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印刷工艺技术

印刷工艺中如何保证印品的精确套印(下)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1-9 14:03: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印刷工艺中如何保证印品的精确套印(下)

 

     四、印刷过程,“精确套准”的关键在于印张交接、纸张正确交接、印张精确套准与输纸各机件之间是否协调,密切相关。

    在胶印机的机械结构中,输纸机件又可细分为:将纸张由堆叠纸台输送至前档规的前输纸部分,纸张由前档规交给递纸咬牙,通过三次交接而完成压印的后交接输纸部分。“精确套准”的关键在于印张交接。

    前输纸部分其机械结构相对简单,调节也不困难,要求初级工应掌握正确调节的技术。

    其要领是:必须严格规范操作程序;气泵能正常工作,风力足;堆叠纸台水平,纸堆升高度符合要求(低于接纸辊5~8mm);动、静件处于标准位置;上纸整齐、平整、垂直、适中(上纸前,将纸堆轴向可调螺丝旋至居中点),输出纸张近档规一侧纸边,应距离侧档板5mm左右,适当处理纸口;风力调至适中(松纸吹咀能吹开面层6~8张纸口,散而不乱;压纸吹咀吹至纸张咬口纸角微微飘起即可;分、递纸吸咀能吸起纸张即可);接纸辊上胶辊及输纸板上的附件,对称,触到而不压死,转动灵活;线带驳口平伏,纸张紧度一致;毛刷轮不压纸尾;主、辅机配合符合要求(前档规到达工作位置,第一张纸应输至距离前规3~5mm)。

    后交接输纸部分,是影响印张套准的关键零部件,调节技术要求较高,一些操作者也往往未能深刻领会其关键所在,操作者认真掌握其关键,是十分必要的。

    后交接输纸部分,零件最多、最直接作用于印张的,是咬纸牙。从其作用区分,可分为递纸、压印过程咬纸、印后输纸等。一台单色对开胶印机,咬牙可多达13排,每排十只以上。因此,操作者首先应使这100多只咬纸牙,能相互协调、平衡共处,又各自独立发挥作用,这就要求操作者要掌握较高技巧与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好这一工作。总结一些老师傅多年调校咬纸牙的经验,可归纳为24字诀:着眼整体,照顾多数,分布均匀,咬边适中,有进有退,反复检测。在调校过程中,最终目的是要求全排咬纸牙均匀一致地咬紧纸张,我们必须着眼于这个整体。

    所谓照顾多数,是指在调校过程中,如果发现多数咬牙咬得很紧,个别咬牙不紧,当然可以把个别咬牙调紧。但如果是多数咬牙咬不紧,而只有个别或少数咬牙很紧,则应把这少数咬牙调松调轻。由于整排咬牙同装在一条轴上,且都有滚筒的同一条线上咬紧纸张。因此,调轻、调松个别或者,少数咬牙,则原来多数咬不紧的咬牙,会变为咬紧了,这一点相互关系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有进有退。常见一些经验不足的操作者,调咬牙时只考虑将咬不紧的调紧,只进不退,常常是一只咬牙调得过紧,影响邻近咬牙变松,甚至全排咬牙都咬不紧纸张,越调越不理想,越调越乱,越调咬力越大,这是应该避免的。

    对于咬纸牙的零部件,为了使印件精确套准,主要有下列要求:

    1.咬牙轴的三个轴承必须在同一轴心线上,使之转动灵活。

    2.咬牙轴与轴承配合准确,无明显磨损,要经常保持润滑,并应及时检修。

    3.咬牙轴的大撑簧撑力适当,咬纸时撑簧力全部作用在咬牙上,即定位块不互相接触。

    4.咬牙上的小弹簧,压缩量要均匀适当。压缩量过大,会使咬牙张得少,并使咬牙片与咬牙轴之间产生过量的相对摩擦,导致轴或牙片被早期磨损。

    5.咬牙轴不允许有轴向窜动。

    6.牙垫应经常保持平直,并与滚筒面对齐,遇有明显纸凹,应及时检修或换掉,牙垫表面应有较大的摩擦系数,硬质牙垫的表面最好适当采取“粗化”处理。

    7.经常保持恰当的咬力,调节好凸轮交接位置。

    8.各连杆、摆杆、滚筒等交接点不松动。

     在调校过程,应首先校正中间一只咬牙的咬力作基准,然后向左右两边延伸,逐一校正。结束调校前必须反复检测其咬力是否达到理想,然后一次性逐一收紧各咬牙的紧固螺钉。紧固后再作最后检测,检查各咬纸牙的咬力是否变化。

    为了精确套准,输纸系统的零部件调校,必须达到以下三点要求:

    1.咬纸牙必须分布均匀,能均匀咬紧纸张,咬口5mm,平衡一致。

    2.纸张在印刷过程,始终要有机件牢牢控制纸张。

    3.纸张在交接过程中,在极短暂瞬间,要交接机件同时控制纸张。

    第三点要求至为重要,务必使每一位操作者了解这一原理。我们说,“精确套准”的关键在印张交接,而印张正确交接的关键,就在于交接过程,纸张在一个极短暂瞬间,要由交与接两个机件同时咬住、同时控制纸张。为了使操作者了解,下面把问题说得更具体一点。

    纸张三次交接过程,必须做到:

    1.递纸咬牙咬牢纸张后,前规才离开工作限位。

    2.压印滚筒咬纸牙咬接纸张后,递纸咬牙才张开。

    3.输纸排咬牙咬紧纸张后,压印滚筒咬纸牙才张开。

    当然,以上三种情况,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瞬间,但“由两个机件共同控制纸张”的极短暂瞬间,是绝不可少的。少了这一极短暂的“共同控制”,纸张就会失控,哪怕极为短暂的失控,都会造成“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后果。许多套印不准问题的产生,就是操作者对这一点缺乏深刻的了解。

    准确做到以上三点,纸张交接才不会移动走位,精确套准才成为可能。

    上述四项,仅是基础。一色与另一色、多色的套正,环节还很多,但道理是一样的。运用上述原理,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相信会收到良好效果。

信息来源:科印网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