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质量问题关节在哪里?
图书印刷质量,从百姓到政府都格外关注。印刷厂如何严把质量.守住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成为印刷业关注的话题。就此记者采访了印刷企业及专家,听他们反映了行业内对此问题的看法。
出版社印刷厂二者相辅相成
辽宁省印刷协会秘书长张秋实说.图书印刷质量“印厂是基础,出版社是关键”。图书印刷质量看似是印刷厂的问题,实际上出版社对提高图书印刷质量负有更大的责任。理应成为图书印刷质量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除认真做好图书的印前制作外,还要对印刷企业所承印的图书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北京市印刷质检站站长张庆连说,“印刷厂和出版社之间最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工价,二是工期。而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到图书印刷质量”。如果出版社给的工价很低,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投入,一些印刷企业就会在工艺和材料上想办法,如用再生PS版代替新版来制版,用普通油墨代替高级油墨来印刷,用劣质有毒的热熔胶代替优质的热熔胶来装订,其结果是图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而有时出版社产品要得很紧大幅度压缩印刷时间,生产周期不能满足必要的工艺要求,必然会造成部分图书质量缺陷。不少印刷人经历了企业的实际操作有这样的感触。
出版社质量第一责任人
印刷行业呼吁出版单位要将质量观落实在行动上:首先.在发稿前要考虑到印刷工艺。近年来,由于出版单位设计而造成的印刷质量问题越来越多。张庆连说,“现在精装书出版越来越多,但精装书有些特有的问题值得注意,如书槽深浅宽窄度不一、书壳打不开、飘口超标等问题,影响了图书的质量”。军队印刷质检站副站长刘本奇也说,“现在个别少儿类图书很注重设计和用纸,而忽视印制质量。如在印制环节还存在相邻页墨色一致性较差、胶订不索线时较厚书页极易被拉开、模切痕迹与图像对不齐且模切深度不到位,致使图标撕不开的现象”。因此,出版社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印刷工艺。
其次,在发稿付印后要跟踪质量。出版社负责印制的专业人员要深入到印刷企业车间,对印制的图书进行检查,了解委印图书印刷进度,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补救。如出版社提供的装帧设计影响了印刷质量,就应及时予以调整。
第三,印刷行业内人士认为,发现质量问题时,“板子也不要只打在印刷企业身上”,要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的根源。像前面所说的工价问题、工期问题都是影响印刷质量的直接因素,分清责任才能避免类似问题再发生。
印刷厂质量是其生存之本
印刷质量关乎印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现在的印刷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印刷市场的竞争就是印刷质量的竞争。印刷企业必须树立印刷质量是生存之本的观念——这是印刷人的共识。
他们认为作为企业,首先,要增强责任心。印刷质量问题的出现,有的是责任心的问题,有的是质量标准的把握问题。有的是质量管理过程的失控。张庆连说,“现在印制不合格的原因大部分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只要工人认真是可以避免的”。如大面积的脏迹、坏页折入书中、粘脏问题等等。
其次,严格执行工艺操作。印刷产品质量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必须严格遵守工艺操作规程,各道工序要严格把关。要从第一道工序抓起,制版要准确、清晰,质量可靠。印刷前,要对拼版、晒版进行严格把关,要对设备与各辅助材料进行检查。印刷时。要注意设备压力、水墨平衡度。一般情况下.压力过大,印刷网点扩大,容易带脏,压力过小,网点丢失,印不上。如果水大,文字淡,不清晰,如果水小,则糊版起脏。关键是调节胶辊的松紧平衡。印后要及时清理墨迹,擦净橡皮,御下印版,检修好设备。装订时,耍严格按照工艺要求的进程进行。
第三,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目前,新闻出版行业已颁布实施的印刷类标准69项。许多印刷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工艺标准和管理标准。而且其标准均高于行业标准。业内人士指出,从实际的生产结果看。虽然许多印制企业都制定有自己的标准,但是很少执行,或者没有全过程执行,往往凭经验,缺乏数据化的控制和检验,许多标准无法把握,管理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持续地改进。那么质量对企业提出要求。标准、规范有了,管理制度有了。就要执行!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