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印刷单元的调试原理上
3.7 印刷单元的调试原理
1.压印滚筒是印刷单元的基准
印刷单元各部分组件的作用及调节已分别讲叙过,那么把它们放在一起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如果配合不准确,应该如何进行调整呢?下面以一个印刷单元的基本结构为例来详细分析,如图3.32所示。
由于压印滚筒起到传纸的作用,它的位置变化直接影响到套印精度,一旦传纸路线的相互配合关系确定后,压印滚筒的位置也就被完全确定了。
从图文的转移的角度看,印版上的图文通过橡皮滚筒转移到压印滚筒上。由于印版上的图文不可能始终保持在一个位置,通常需用拉版机构或调版装置来校准,而不能通过改变压印滚筒的位置来适应印版滚筒的要求。
从滚筒的接触角度来看,要转印图文,滚筒之间应该是线接触或均匀的面接触,即滚筒的轴应该相互科行。由于压印滚筒的位置已被确定,橡皮滚筒的轴线只能相对压印滚筒来调,印版滚筒的轴线只能相对橡皮滚筒来调。
从离合压的角度看,由于离合压和调压相互作用决定了橡皮滚筒的位置。一旦压力大小不一样,橡皮滚筒的位置就不一样,但压印滚筒不能随着橡皮滚筒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综上所述,在印刷单元中,压印滚筒的位置是不可调节的,即为印刷单元的绝对基准。橡皮滚筒相对压印滚筒可以调节,但相对印版滚筒来说则不能调节。因此橡皮滚筒为第一相对基准。同理印版滚筒相对橡皮滚筒可以调节,而相对于水墨机构则不可调节,因此印版滚筒为第二相对基准。
从压力调节的角度看,当发现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之间的压力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橡皮滚筒的位置来适应;当发现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之间的压力不合适时,应调节水墨机构来满足要求。
从时间和位移配合的角度来看,当发现橡皮滚筒与压印滚筒的配合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橡皮滚筒的齿轮位置来适应;当发现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之间配合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印版滚筒齿轮的位置来适应。当发现水墨机构(如串墨辊的串动)与印版滚筒的配合不合适时,应通过改变水墨机构的位置来满足要求。
上面所谈到各部件之间的相互调节,都是在每一部件自身的工作状态完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一点在调节时勿必注意,即认真检查每一部件,如橡皮布的不平整度等。尤其要注意的是:绝对不可反调,即把基准搞反了。
无论什么时候调节印刷单元都需要保证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这是其稳定运转的重要条件,因此应尽可能使接触面的压力均匀一致。
2.回转轴的轴向串动
印刷过程中,由于存在着轴向力,所以滚筒有可能轴向串动。一旦轴向串动,就会引起网点滑移或重影。滚筒轴向串动的大小一般都是由两端的锁紧螺母来控制。从推力轴承的安装和加工的角度来看,不可能完全均匀一致,需要有一定的间隙使其能相对运转;再一个由于回转轴受热或受压伸长,有可能使轴承卡死,从两方面的角度来看,调试时必须留有一定的轴向串动量。不同厂家这个串动量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一般都小于0.03mm。在不影响轴承转动的情况下,串动量越小越好。通常的调节方法是:将锁紧母完全锁紧后,再反转半圈或三分之一圈即可,更准确的方法可用千分表来检测。
3.回转轴的径向跳动
回转轴的径向跳动主要是由机器的加工及安装的误差引起的。滚筒的径向跳动是出厂前设备检验的一个主要指标。一旦发现滚筒的径向跳动过大,就要查明其原因,是加工不成,还是安装有问题。滚筒的径跳影响机器的稳定运转,同时也会引起印刷压力的不稳定,造成一系列的印刷故障。所以必须尽可能减小滚筒的径向跳动。
4.多机组印刷单元的调试
两个机组或两个机组以上组合在一起的印刷单元应如何进行调整呢?和上面的一样,关键是基准的选择。如图3.23所示,纸张由右边进入,经过第一机组到达第二机组。从纸张传送的角度看,第一组的压印滚筒首先传纸准确、稳定,才能保证第二组压印滚筒正常工作。假如第二组传纸不好,第一组传纸没有问题的话,显然不能去调第一组压印滚筒来满足第二组传纸的要求。第一组的压印滚筒如果传纸有问题,去调第二组的压印滚筒也滑有任何意义。所以第二组压印滚筒只能相对第一组的压印滚筒来调,后面的依此类推。
从上图还可以看出,第一组的压印滚筒是把纸张交给传纸滚筒后才到达第二组压印滚筒的,根据传动链可以判断,传纸滚筒是第一相对基准,第二组的压印滚筒是第二相对基准,后面的依此类推。依据这种关系,在调试时,首先将传纸路线上的滚筒按基准顺序调节完毕,然后再调节每一印刷单元,印刷单元的调节按前面所述的方法进行。
信息来源:胶印领机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