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印刷设备之油墨控制系统
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今天,印刷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的契机和挑战。各种印刷品,如宣传品、产品手册、广告、高档书刊、画册、产品包装等,无论是对设计、色彩,还是对印刷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决定印刷质量的主要因素就是印刷图像的色相与层次再现是否能真实反映原稿和主创者的设计思想。
影响印刷品色彩的因素
影响印刷品色彩的因素较多,如:油墨色相等墨性指标,印刷油墨数据传输与实施系统,印刷设备的墨斗设计、墨刀键输墨精度、墨路设计,水墨平衡,印刷压力,网点增大值的控制及纸张对油墨的附着能力等。当然,印版的制作质量也很重要,目前很多印刷企业还延用传统制版工艺,不仅影响网点的正确还原,操作中的误差还容易造成网点损失,不利于印刷品色彩的真实再现。相对而言,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直接制版系统制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制版工艺中变数较多的局面,从而保证印版质量、图像的色彩和层次还原。
从上述诸多影响印刷色相的因素不难看出,优质的印刷产品是综合因素和工艺质量的完美体现,本文主要讨论印刷过程中的油墨控制问题。
1.油墨墨性调整
在印刷前,操作者会根据印刷样张、图文数据及油墨的黏度进行调墨,并在油墨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以保证印刷时油墨良好的流动性,保证一批印刷品色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否则易引起印刷质量的波动,特别是对于一些大面积的专色印刷,墨色调整更为重要。
2.油墨数据控制
良好的印版并不一定就能生产出优质的印刷品,在数字化印刷流程中,印刷设备对CTP印版的油墨数据能否完整接收并实施控制是实现色彩还原的关键。这就要求印刷过程中印刷设备的墨路设计及油墨控制系统对印前数据的实施不能有任何变化。
输墨系统设计
印刷设备的输墨系统担负着在印刷过程中准确控制墨量的任务,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印刷品色彩的一致性。
1.控制系统
每个印刷企业使用的印前设备不同,数据传输途径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传统制版,由于没有图像数据,仍需要人为控制输墨。采用CTP制版工艺则需要印刷设备具备完整和开放的计算机接口和数据传输转换功能,并且印刷设备自动化控制系统能为印刷品再版印刷时的色彩控制提供强大的数据记忆功能。
2.墨斗设计
墨斗是输墨系统的源头,是能否通过印刷油墨完整体现印刷色彩的关键。不同品牌的胶印设备在墨斗设计上存在着差异。目前,墨斗在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下:
(1)在印制长版产品时,若不及时搅拌油墨,容易产生墨皮而影响正常输墨;
(2)墨斗辊单向定向旋转会造成漏墨;
(3)墨刀键对墨斗辊造成的划痕影响输墨精度。
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对墨斗及墨斗辊进行合理设计,墨刀键与墨斗辊成90°,可实现精确控墨;墨斗辊在正常输墨时由计算机程序控制,使墨斗辊瞬间定时反转,以控制漏墨;由于墨斗及墨斗辊角度设计合理,并且墨斗辊可以定时反转,墨斗中的油墨可以自动搅拌,避免结皮;墨刀键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精确控墨的同时不会对墨斗辊造成划痕而影响输墨精度。
3.墨刀键设计
现代印刷设备中的墨刀键设计全部采用微型伺服电机驱动,但控制墨刀键的进给精度却存在较大差异。由于墨刀键的控墨精度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色相再现和还原,所以各大品牌胶印设备中的大部分机型已经去除了墨斗片基控墨,而采用墨刀键直接控墨,以提高输墨精度。
(1)采用线性输墨,每级输墨进给精度为0.002mm。在关闭墨区时,墨刀键与墨斗辊之间有0.002mm的自动锁定点,既能有效控制油墨的流动,又不会对墨斗辊造成划痕。
(2)相邻墨刀键的无间隙设计也是精确控墨的关键,如图1所示。传统印刷控墨是靠人工,极不稳定,采用CTP印前技术使印版每个墨区的精确输墨成为可能。墨刀键无间隙设计可实现印版中每个墨区一改传统多墨辊、墨路的设计,而采用快速反映墨链结构。
4.墨路设计评价
优秀的墨路设计主要体现在输墨质量、墨路自动分离系统及消除油墨故障的能力。
(1)输墨“少、匀、快”
少——墨路中墨辊数量从最早的21根发展到快速墨链的16根以下,墨辊数量减少;
匀——墨辊数量虽少,但墨路加长,匀墨均匀,在高网线印刷品中更能充分体现印版网点的精确含墨量,有效控制网点的增大;
快——墨辊数量减少后,印刷墨量的调整可快速反映到印版上,节约调整时间。
(2)墨路的自动分离系统功能多
墨路的自动分离系统对排除双张造成的墨量堆积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印刷无效工时减少,大大提高了生产效能和对油墨的有效控制。
(3)消除“鬼影”
为了满足不同产品的设计需要,墨路中靠版墨辊采用消除“鬼影”的特殊设计,为色彩复杂的印件提供了质量保障。
综上可见,在印刷设备不断改进,印刷速度和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印刷设备的设计理念和独特设计及印刷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的同时,与印刷设备配套的输墨及控墨系统也在不断精密与完善,这无疑给精品印刷提供了可靠的色彩保障,使印刷产品真正成为色彩斑斓的艺术品。
信息来源:印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