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图像色彩的控制方法
色彩控制是印刷图像复制技术中经常涉及的一个课题。公认的事实是:要以彩色打样作为质量控制工具得到合格的标准印刷样张,然后控制印刷机产生稳定的色相。尽管印刷参数可能产生明显变化,但只要能对印刷机进行控制,就能通过改变实地密度,使印刷图像的色相稳定,印刷机的控制可以通过合理使用密度计进行,密度计虽然不能测量色彩,但可以用来控制色彩的稳定性。
一、控制色彩的方法
控制色彩的目的是要在整个印刷生产过程中得到色相和饱和度都没有偏差的产品。为了保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控制实地密度的一致性应当是有效的,但这种方法只是早期用单张纸印刷机进行色彩复制时的一种方法,对于四色印刷机来说是错误的。实际恰恰相反,四色印刷机的操作人员倾向于通过改变实地密度去控制印刷机的色相、色彩的饱和度和补偿印刷过程中的许多变量。
印刷机运转中影响印品质量的变量很多,纳入考虑的印刷参数超过100个。为了正确控制一台印刷机,每个印刷机组都可以为网点增大、网点变形、重影、叠印及其它重要变量设置调节旋钮,使印刷机的控制台像飞机的控制板那样方便地观察调节。事实上,每个印刷机组只有两个主要控制,一个用于控制输墨、一个用于控制输水。
二、控制色彩的步骤
目前,为了使印刷色彩正确再现的方法是遵循下列顺序:
①控制印刷条件,确定正确的印刷色序,使印刷的实地密度优化,以便达到最大的印刷反差;当油墨量对网点增大和叠印的影响发生矛盾时,应在折中考虑的同时通过调节油墨量使叠印色彩达到平衡。
②标定彩色打样系统:用视觉观察方法标定彩色打样,使之始终如一地模拟上面已经确定的印刷控制条件。
③为一套分色片作彩色打样:用标定后的打样方法和控制手段打出正确、一致的样张。
④确定标准打样样张:选定视觉外观符合预期要求的打样样张作标准样张。
⑤调节四色胶印机:在正常印刷机上生产的叠印网目调画面在视觉上应当跟标准打样样张的色相和饱和度一致。
⑤为了得到视觉上前后一致的产品,在运转过程中调节实地密度:即使网点增大、叠印、网点变形或重影可能会产生,每张印刷品的色相和色彩饱和度也应当相同。每张印刷品的外观在视觉上应跟标准印刷样张相同。
三、彩色打样的重要性
为了使印刷效果与打样在视觉上一致,印刷生产中要把打样方法标定到印刷机上,然后调节印刷机使印刷效果跟打样样张匹配。这使读者产生这样一个印象,控制色彩的尝试步骤就像我们在绕着圆圈追我们自己的尾巴,但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法是成功的。
卡利弗利德1983年曾经指出:“对于一个色彩,我们既可以用语言去描述它,用测量的方法去量化它,但也必须用一个样本作为描述该色彩特性的参考。”实践中,彩色打样就是客户和印刷厂之间的一个契约,它是客户对产品要求和印刷厂对质量许诺的一种视觉表达。用彩色打样作为基准控制印刷色彩的有效性已得到实践证明,它是一个不需要口头描述的实际样本和从这个人到那个人有效传达色彩信息并实际可以贯彻执行的有效交流工具。
为了使一个彩色打样是切实可用的,它必须跟印刷产品相匹配,质量必须是稳定的,彩色打样是印刷工业进行彩色交流的重要手段。
四、主要控制参数
实际中可以看到,好的印刷品有时密度较重,有时密度较轻;不良印刷品通常是网点增大量太大,网点增大的直接原因是纸张上接受了过量的油墨,而网点增大的一个结果是印张显得太满或产生错误的色相。实践已经得出结论:一定存在比实地密度更重要的变量。
随着四色印刷机的普及,密度计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印刷机操作人员总是要通过视觉使印刷效果与标准打样保持一致,他们调节印刷机就像调节彩色电视机那样能够使印张达到色彩平衡。这种技术引起印刷研究人员的注意,印刷操作者的眼睛为什么能够胜过密度计,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观察一个印刷机操作者是怎么工作的。
理相德·莫勒用不同的品红和黄实地油墨密度进行印刷实验,为了得到预期印刷效果对分色片的阶调复制进行调节。实验发现,匹配色相比匹配油墨量更重要。因为复制效果良好的印刷品是以较小的供墨量得到的,这说明用高油墨量印刷根本没有好处。
其它的研究也已指出,印刷质量控制人员更注重色相方面的改变,而不是更注重实地密度的改变。对印刷图像的色彩进行控制时,把密度计的测量数据跟印刷人员的视觉评价结合起来进行是更为有效方法。研究也已发现,实地密度和网目调图像色相变化之间关系不那么大。在印刷过程中,为了得到均匀稳定的印刷质量,品红的密度甚至可以改变0.20那么大。
著名的印刷专家费利克斯·布鲁纳尔指出:网点增大值变化对色彩再现的影响可以比实地密度大得多。他认为:网点增大是比实地密度重要得多的控制数据。
美国印刷通讯协会曾经做过一个实验:16台卷筒纸胶印机,每台机给一套试验印版进行印刷,还要在与试验版相同的印刷条件下印刷一个广告图像,印刷条件应当跟平常采用的实际生产条件一样,印刷人员也没有用试验版的打样来匹配。印刷结果用彩色六角形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每个操作人员通过叠印、网点增大和其它印刷参数产生了类似的叠印色彩。这个事实使人相信:为了得到正确的色相和色彩饱和度,对叠印网目调的控制是最重要的控制目标。
印刷图像复制重要的是色彩匹配,而不是油墨量匹配,而色相匹配又比色彩饱和度匹配更重要。这就是由密度测控向色度测控过渡的理论基础。
五、密度计在色彩控制中的应用
为了使印刷品产生稳定一致的色相,印刷机操作人员似乎是通过调节输墨去补偿印刷参数的变化。在印刷中间,当网点增大改变时,叠印色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印刷机操作人员将通过调节墨量保持或重建印刷品跟标准样张的匹配关系。印刷到印张上的墨量会影响网点增大量,反过来说,通过改变实地密度也可以控制网点增大量。
自动调节可以获得更好的过程控制。印刷机是通过输墨量控制的,基于这个前提,量化预期的网目调值(在图像中,观察者看到的是色相和色彩饱和度),测量网目调密度(而不是实地密度)是可能的。由于色彩的合成作用,观察者看到的是印张反射的红、绿、蓝紫光,这些光到达眼睛形成综合色觉。改变网点增大量和油墨叠印对印刷色彩的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形成印刷色的红、绿、蓝紫光量可以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并跟标准印刷样张进行比较,这样就有可能控制印刷色彩的一致性。
密度计可以有效地测定给定面上的红、绿、蓝紫光的反射率。所以可以用一台新式密度计去测量彩色打样或标准印张上指定的网目调面,把测量值作为该面印刷时的控制值或目标值。当印刷品通过印刷机时,对印张上对应部位进行测量,将测量值跟目标值进行比较,即可实现印刷品质量的自动化控制。
密度计是在标准印张上调零后,再在生产印张上测量密度,然后跟标准印张上同部位的密度读数相比较。测量值可以指明两者的黄、品红、青的含量是否相等。如果生产印张的值偏离零值,这表明印刷图像不再跟标准印张相匹配,可能必须进行校正,三个密度读数值将显示必要的校正功能。密度计读数不会指出印刷条件改变的情况,而是指示墨层厚度变化的情况,补偿印刷条件的改变,将使该测量面重新回到红、绿、蓝紫色彩的平衡。
生产印张上可能有正确的色相而没有正确的饱和度,在这种情况下,全部三个密度读数将都是错误的。根据读数的大小和平衡情况可以指出必要的校正,保持色彩平衡要比保持正确的色彩饱和度更重要。
此时此刻不知道的是合格色相和色彩饱和度变化的正确量,如果确定了这些量,就可以确定算法,编制程序和将它们加入这个系统。以往的经验指出,如果密度计在纸上调零而不在预打样上调零就会更精确一些,这需要由实验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