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制版拼版

柔印中计算机直接制版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4-4-19 9:09: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柔印中计算机直接制版

 

 早在1995年的国际印刷造纸博览会上,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就已开始进军柔印制版的生产,DuPontCyrel组建了一个数字图像专家小组,以满足不断涌现的对直接制版知识的需求。目前,由于需求的不断扩大,在图像处理、数字打样、数据处理、制版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在柔印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一个纯粹的基于CTP的工作流程中,阴图胶片的生产已经被在印版上的直接成像所取代。胶片这个中间环节的去除使质量上的损失和其他的与感光性树脂版材料的模拟接触曝光相关的缺点(灰尘颗粒、吸真空问题、曝光时间选择错误等)达到最小。在实践生产中,已经证实CTP生产流程的优点比我们期望的多得多。
       CTP的优点很多,在此强调两个最主要的,一是将数字柔印版材与传统印版的外观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印版的表面更加光滑,印刷的各种元素,从分离的网点到实地到精细的高光区小网点几乎完全在一个平面上。而传统的柔印印版,高光区的细小网点通常比其它部分突出,即使修版后,这些网点的顶端也比同一块版上的实地部分高出几微米,这意味着在印刷过程中,在实地部分被完全印上以前高光区的网点就被压扁了,造成较严重的网点扩大。相反,CTP印版提供了更一致的印刷特性,有效降低了网点扩大。
       此外,CTP印版上的所有图像区域的尺寸在成像时都被缩小了一点点,这表明每一个线条,每一块实地区域,尤其是网点都被缩小几个微米,有效的补偿了印刷过程中的网点扩大。由于这种尺寸的缩小处理已经自动的集成到实际生产中,所以对印前工作流程和图像质量并无负面影响。而在传统版方式中,上述二者却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因为尺寸的缩小是作为一种中间工序由人工应用到胶片上的。
柔印的网点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制作的最小的网点。在这些地方,可能出现一些影响柔印印版质量的重影现象,这主要归因于现代印前系统处理图像数据的方式,而与采用的是数字流程还是传统工作流程无关,所以其解决方案可以应用到这两种柔印版生产过程中。
       感光性树脂柔性版在阴图感光蒙版的帮助下成像。传统印版曝光时,它是一张阴图胶片,而在CTP中它是一张蒙版。在加网的阴图片上,最细小的网点就是最小的透光孔,在逻辑上能允许最少量的紫外线光通过,完成光聚反应。如果所需的紫外线光强度不够强,那么会因为网点尺寸太小而只发生部分光聚反应,在用水基溶剂进行显影的过程中造成网点被破坏,导致印版 上出现所谓的“残缺网点”。这类网点是否能够被印刷出来要取决于它们的高度,且有-定的随意性,因而影响整体图像的质量。
过去人们已经试过多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包括限制最小的网点尺寸在1%~3%之间,但收效甚微。而CTP技术在相当大程度上能够帮助找到故障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Cyrel数字直接制版机(由Barco Graphics公司制造)是目前最常用的柔性版制版设备,它装备有数据预览模式(Viewer),这是一种软件工具,在胶片成像设备中不常见。在过去,当阴图片上出现的网点很小时,人们无法确定这究竟是数据的原因还是胶片显影加工后的原因,因为根本无法查看用于曝光的数据。现在,在这种观察工具的帮助下,人们才第一次认识到,决定应于印前RIP的数字加网胶片的数据是完全可能的,所输出的网点会远低于所需要的最低值。
       根据众所周知的成像理论,图像数据的分辨率应该是最终网线数的2倍。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印刷的网线数是48线/cm,那么图像的数据必须要有96线/cm的分辨率。常用的图像分辨率为300dpi(每英寸上的点数),大约相当于120线/cm,因此能够制做成60线/cm的网屏。
       如果图像的分辨率与上述2:1的规则相差太大,例如如果图象数据分辨率太粗糙,就可能导致印刷品的图像质量太低劣,如会出现明显的锯齿现象等。同时,上述理论还表明,如果你把图像的分辨率做得很高,也很难改善图像的质量(因为半色调网屏不可能表现出丰富的细节),且还面临着不得不去处理和存储过大数据量文件的局面,但最近几年有了很大的改观,主要是归因于计算机及网络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存储介质的价格迅速下降,因此分辨率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印品的图像质量也相应提高了。在柔印制版生产中所使用的图像的分辨率在过去及现在通常都优于上述的2:1原则。
       然而,已经发现和前面所说的话矛盾的是,使用过高分辨率的原稿也对图像质量有影响。这和所应用的柔印制版方式有关,如以阶调范围加网阴图片的形式。更糟的是即使严格遵照2:1的比例原则做而且经过精确的校准,加网过程中还是可能会产生网点碎片。
       实验说明网点碎片即使在最理想的状态下也会产生。假设我们严格的控制2:1的比例,既图像文件在各个方向上的网点都是加网网屏的2倍(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只研究一种颜色的情况)。被复制的网点中心应该准确地位于四个象素相交的那一点上,这样加网构造出的每一个网点都是由2×2个像素形成的,如果这四个像限的色调值明显不同--取决于像素的位置--网点形状可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发生变形。
       这种假想的网点像素结构增加了加网后的图像细节方面的精确性,因此被广泛接受。然而,当图像需要加网时,考虑到最小的网点值,问题就出现了。对加网后色调值是高于还是低于图像临界值的判断,不仅仅要从这一组网点来看,还要从每个网点象限来看,也就是说,构成一个网点的那四个部分。这种判断与能否产生残缺网点无关。
       通常会出现以下的阴图星座现象:四个象限中只有一个恰好达到操作人员设定的最小色调值,在这个值上产生网点,而其它象素的色调值都低于这个值。让我们来假设一下,例如,这个最小值设置为百分之二,加网设备对这部分进行加网时采用这个指定的象限,即取百分之二网点的1/4。既然数字文件中的其他三个象素都低于这个临界值,加网设备设备则不考虑它们的作用。
       尽管有操作人员明确的设定,RIP也会生出一个太低的色调值(这很可能在印版上出现残缺网点)。在这个例子中我们还是很幸运的。如果图像对网屏的比例增加的话,如为3:1,那么每个网点将由(3×3=9)个象限组成,这样从理论上就有可能产生出1/9个最低期望值大小的网点。这时如果网点中心没有精确位于图像像素的几何中心,而是偏到了一边,那么结果将会 更糟,而这种情况又经常出现。这将会出现遮盖力更低的“卫星”网点,网点碎片的形状和大小都是随机的,这种情况对图像的质量影响更大。
       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采用高分辨率原稿反而影响了柔印质量。尤其是直接在带瓦楞的纸上进行印刷时更是如此,例如,想要印一个300dpi图象时,用60lpi(24l/cm)的网屏进行加网。
      首先是调整已设计好的图像的分辨率与最终的印刷图像的加网线数相匹配,使图相的分辨率大约是网屏线数的两倍。
其次是在印前工作站上对图像数据进行修正,它可以在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的帮助下完成,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位于理想的最低值或低于这个值的色调值为0或为最低。

 

来源:东方包装网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12-2014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