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印刷工艺技术
资源简介
金墨印刷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金墨印刷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
在印刷过程中,经常用到金墨,金色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金墨的吸附性和转移性较一般的油墨差。因此,在印刷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产生各种质量不稳定的因素。使用金墨时,首先要对金墨的印刷适性进行适当的调节,印刷过程中密切注意金墨的转移效果,印刷机的运转速度不宜过快,传墨辊应经常处于最佳状态,以利于油墨完好而均匀地转移到印版、承印物表面。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金墨印刷过程中遇到的质量故障较多,主要表现在印迹无光泽,印迹扩大、糊版,印迹发虚露底等。
印迹无光泽
①化学性质不稳定。金墨受潮、受热、与酸碱接触或露在空气中,就容易发生化学反应,使光泽度受损变暗而缺乏亮度。因此,金墨在保管过程中应防止受热、受潮、外露,避免与酸碱物质接触。
②印刷机械不清洁。金墨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墨辊高速运转,长时间摩擦受热,加快了金墨的氧化速度,而导致油墨变质发暗。一般情况下,印刷机每连续运转4小时,必须将胶辊(胶印包括水辊)彻底清洗一次,然后重新换上新墨,保持油墨新鲜而有光泽。
③调配油墨存放时间过长。金墨调配时,应尽量少调,一般保持在3~4小时的用量为好,配备的金墨时间与使用相隔时间过久容易氧化变质,色泽发暗,从而影响产品的光泽度。
④承印材料平滑度较差。承印材料平滑度较差,表面粗糙,金墨转移到表面后立即被渗透到纤维中间,使墨层表面失去光泽。
⑤机器的速度过快。机器运转速度过快,摩擦产生的热量过高,加快了金墨的氧化,而失去光泽,因此,印金墨时,机器速度较印其他色墨要慢。
印迹扩大、糊版
①输墨量过大。墨斗输出的油墨量过多,导致墨辊表面墨层过厚。转移到印版表面,图文部位承受不了过量的油墨,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必然向印迹边缘部位扩展,或发生拉墨、糊版现象,发现墨量过大或油墨过粘,应及时控制输墨量,要将墨辊表面多余的墨层清除掉,然后匀墨印刷。
②印刷压力过重。机器压力调节不当或由于垫版方法错误等原因都会造成机械压力过重,压力过重,图文上的油墨印迹就会向边缘部位扩展,甚至糊版。必须重新调整压力。
③干燥过慢或成品堆积过厚。由于干燥过慢的油墨在成品堆积过厚、重力作用下造成印迹扩大、糊版甚至粘脏;操作时,应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干燥剂,堆放时不要堆得过厚。
印迹发虚、露底
①承印材料平滑度较差。承印材料平滑度较差,表面粗糙不平,容易使图文墨层露底、印迹无光洁。墨色不均匀。适当进行底色处理,加大印刷压力和输墨量,可以提高金墨的印迹质量。
②印刷压力不理想。印刷压力过轻或不均匀,导致图文墨层不平服:墨层浮在承印材料表面。金墨的颗粒比较粗,要使其能顺利、均匀地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必须压实压平,适当提高压力、并使之均匀结实,可以避免发生印迹发虚、露底等质量故障:印实地或粗线条版时,通常采用叠印或分两次印刷的方法来解决发虚露底现象。
③墨辊适性较差。墨辊的圆度不匀,柔软性、粘性和弹性较差,使金墨在传递过程中不能完好地转移到印版及承印物表面。使图文的墨层不饱满,影响印刷质量,存印刷之前,所有的墨辊都要妥善保养,并保持良好的印刷适性,为提高金墨印刷质量创造条件。
④墨层不均匀。金墨调得过稀,稠度差,传递效果差,墨量供应不均匀,造成墨层过薄,影响质量,印刷过程中,金墨的稀稠度要与印刷适性相适应。使墨层保持均匀状态,防止印迹发虚、露底。 | |
学习资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