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维护与保养

维修专家谈后工序纸箱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1-14 9:24: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维修专家谈后工序纸箱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讨论“后工序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维修”

(啤机、开槽打角机、钉机、分纸机

此类设备单从结构上看比较简单:主机皮带传动→摆臂联动→从动件作业。且电气控制一目了然:主电源→继电器→马达运转。故而每一位机修工都能独立进行此类设备的维护与维修。但问题在于怎样保证机器作业处于最佳状态。故此类机器的维护保养及维修技巧与复杂设备同等重要。

一、维护、保养

在设备保养工作指示中(编号WI-EN-001-B)已详细注明日常保养内容,包括每天、每周、每月所需进行的保养内容及保养具体对象,从看、听、手感三方面来判断机器是否存在异常,大家在类似的工作中都有实施,但是否到位呢?了解不尽然,至少存在下列两种突出情况:

1、加注润滑油不到位

一般大家只注意杯油位,缺油即加油,但润滑油是否已经油管渗入润滑位?油管有否阻塞?则不是很关注,保养走过场,同样按计划给轴承加注黄油时部分同事并未检查旧油的情况,是否失效,是否有销尘,是否需清洗轴承等等。最终导致人为隐患。

2、“观查”不真切,看后分析不够深度

大家在巡视保养设备时,只要看到啤机尚在啤货,钉机能打钉,打角机能开出槽即视为正常。很少有人去比较打钉、开槽是否很亮,是否存在伤钉,开槽毛边等现象,更少有人针对此类问题进行现场分析,或调整,或商议检查,等到问题严重,生产部下维修单时,工作量已增大,费用增高,机器的损坏程度扩大,维修工作极其被动。

 

二、日常维修与计划维修

日常值班维修工接到维修单即赶往现场进行故障处理,而且形成了一种紧迫意识。特别是自己负责保养的机台,唯恐别人看低自己的技术,这是一种好的观念,但细细分析有一种按部就班的感觉,具体表现在:

1、某天一维修单简述某钉机出现打钉不良故障,出钉不够,维修工到现场如此处理:

查:打开机头检查发现钉线通道不畅。

处理:清理钉线通道,即恢复安装,使用尚可。

事隔两小时,又接到一张该钉机报修单,叙述冲头上下不灵活。

查:打开机头发现冲头滑块表面有销尘受阻。

处理:清理即可恢复生产。

按单局部处理,相关部位不进行检查。

2、对故障原因分析不彻底,治标不治本。

比如某开槽打角机出现开槽毛边,维修工一般只进行两种工作内容:一是调刀;二是换刀。但是有时刀座,吊环有小小跑位同样会出现毛边,此种情况如一味调刀则导致刀撞坏,所以在维修时应仔细观察诊断,不可盲目动作,有疑问一定要与同事、组长商议进行处理,隐患严重的便计划检修。

3、计划检修意识不够

所谓计划维修,就是指有计划,即不影响生产,又不会扩大设备故障的维修安排。一般大、中型维修计划工作都会根据设备现状进行排期,问题是日常的隐患恶变到故障前却计划维修不够。

比如:分纸机长轴转动轴承爆裂,不能开机,进而更换该轴承即恢复生产,期间影响生产二个小时,而根据了解在一周前该部位便出现声音异常,保养工即进行润滑处理,异常声感觉不到,其实轴承已有问题,保养工也知道。如果将之问题反映到组长或主管,便可以与生产部尽快商量安排时间检修,则不会影响生产。(因为故障前机器有空隙时间)

由此可见一斑,日常维修与计划维修若能做到有机配合并到位,一则可保证设备的完好,延长使用寿命,二则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功能,不影响公司的整体运作。

总而言之,作为维修工在不断提高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保养与维修的认识,也希望大家反省以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避免因疏忽而酿成设备事故。大家通过此次讨论书面提交一份心得,相互交流提高。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