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认识媒介 品牌传播的战略起点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2-26 9:13: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认识媒介 品牌传播的战略起点


  从品牌传播的角度说,媒介作为传播载体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但是,对于媒介,并不是所有品牌传播的实施者都能完全认识并理解的。近些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也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媒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类媒介以及由其构成的品牌传播的媒介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媒介的载体功能、传播价值、效果体现,都具有了明显的新趋势。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说,认识并真正读懂媒介,无疑是品牌传播重要的战略起点。

  一些基本视角

  认识并读懂媒介,从理论层面作一些梳理,是非常必要的。或者说,我们需要熟悉媒介研究的诸多理论性框架。

  媒介生态首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媒介因其不同的传播方式、传播手段、传播技术,以及相应的内容制作方面的差异,客观上分成不同的媒介。众多的媒介集中在一起,就构成了“媒介场”。在这样一个“媒介场”里面,同类媒介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不同类媒介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如此,就会导致媒介生态结构的持续变化。

  以媒介本身为中心关注媒介生态,我们就会明了不同媒介与其生存发展环境的关系,以及媒介本身的相关问题。诸如,媒介是什么,媒介的工作原理如何,媒介能做什么,等等;还可以明了一种媒介与另一种媒介的差异,包括哪些人会选择哪种媒介,哪种媒介的使用费用会更高,哪种媒介提高内容价值的路径更好,等等;还可以明了,在大的媒介场里,哪种媒介是增长性的,哪种媒介是下降性的。

  以人类为中心关注媒介生态,则可以明了人与媒介环境的相关问题。诸如,人对媒介的依赖程度有多高,人如何选择并接受媒介的影响,人选择媒介的目的,等等。

  媒介受众,是另一个重要的媒介关注领域。这种关注,核心内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媒介受众本身,重点包括受众的形成与构成、受众类别、受众接受、受众到达、媒介使用、受众反馈等方面;二是媒介与受众间传播与接受、支配与反支配等等关系。

  在对媒介受众的关注与研究领域,曾出现过两个重要的历史性概念。第一个是马尔库塞提出的“单向度”的概念,这个概念所指的状况,是传播过程中的“单向传播”,传者在整个传播实现过程中,具有绝对的统治力量,所以,会导致单向度的社会和单向度的个人。第二个概念是尼葛洛庞帝提出的“分众化”,其背景是,信息时代与后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碎片化与受众需求的碎片化,导致传播从以往单纯的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过渡。现在,“分众化”已经与“数字化”的概念紧密相联。

  对媒介效果关注,是媒介领域的另一个重点。媒介效果,实则是媒介功能及功能实现的一种体现。媒介传播效果的由来,取决于众多的因素影响,包括人们花多少时间在某一种媒介上,人们接触媒介及使用媒介的方式,社会、心理及生理层面对媒介内容的不同反应,等等。在这方面,曾经有过两个重要的分析模型,一个是市场模型,一个是公共领域模型,前者看重的是媒介带来的商业价值,后者看重的则是媒介带来的社会价值和公众价值。

  两个基本判断

  认识并读懂媒介,除了掌握一些理论角度和视野之外,还需要对媒介现状及运行有一些基本的判断。

  就现状而言,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媒介及媒介环境。这两个概念就是“数字化”与“媒介化”。前者是一个媒介系统的概念,技术因素的影响占主要的位置;后者则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概念,媒介、社会与人,在这个概念里实现着一体化。这两个概念,实际上代表着当今时代重要的媒介特征。

  ◆关于数字化

  数字化是基于传播技术的创新所带来的一个概念,作为对新媒介形态的一种表述,包含着许多与以往不同的变化。

  首先,我们会看到,数字化已深刻地改变着媒介的结构与生态。当人们对互联网的媒介特征是否完全具备还进行着讨论时,手机媒体却早已成为媒介产业的新宠。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得不同媒介之间的边缘变得模糊不清,“多媒介”、“巨媒介”、“融合媒介”等等新的创意与实践,不断出现。通过各类媒体综合的数字化平台,多次传播成为可能。在新的传播链条中,包括着与以往不同的四个角色,即内容的提供者、内容的再加工与再传播者、传播平台的提供者和终端用户。而且,数字化还导致媒介结构的多元化,传播信源结构、媒介组织结构、作为信息载体的功能等等,都变得更加多元和丰富。

  数字化也深刻地改变着传受二者的关系。在技术的层面上,个性化的传播需求可以通过有效的个性化制作与传播得以实现,“分众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对于受众来说,一方面他们接受信息的目的更加自我,除了信息之外,不同的受众还希望获得不同的价值与观念;另一方面,他们对于接受渠道即媒介的选择,自主性更强,“差异性受众的选择行为”使得媒介产品的销售,真正成为卖方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受众已不再是“单向度”的信息或价值的接受者,而是可以参与媒介产品的制作,因此,“互动与反馈”便成为媒体运行的常态。

  ◆关于媒介化

  媒介化,是从媒介的视角,对于媒介与社会、媒介与人的关系的一种表述。从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些重要的特征。

  泛媒介。今天,就算是媒介研究专家,也很难一下子说出究竟有多少种媒介存在。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体,到第四、第五、第六媒体,增长速度之快,让专家们也无法跟上媒介创新的步伐。一些新的媒介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对于这类媒介的研究还鲜有成果。所以,就有了这样的问题:今天的媒介是什么?明天的媒介又是什么?后天的媒介又将是什么?

  公众性被无限放大。“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话在网络上一出现,短短9个小时内便引来了超过40.6万名网友的点击浏览,1.7万名网友参与跟帖,网络的聚集力可见一斑。在2010年,“给力”二字则实现了从网络语言向公众语言的过渡,一些企业甚至用“是否给力”对其员工进行打分。当然,更容易放大信息公众性的,还包括更多的手机短信。一个精彩的段子,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至巨量的群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信息的公众性、价值的公众性,都可以被无限放大。

  “被媒介化”。置身于当今的媒介环境,不管是组织、机构还是个人,谁都无法逃避媒介的聚焦。而且,这种聚焦并不需要像以往的“狗仔队”那般辛苦才能完成,有时轻松易得。当南京那位官员不经意间因为抽了“至尊香烟”而被聚焦、进而被免职时,“被媒介化”便有了一个有效的案例。还有,当这门、那门的众多“门事件”不断出现时,你可能会困惑,在自己的电脑中记个日记竟然也会被晒到网上?但事实就是如此。技术的力量让每一个人、每一个时刻都存在于某种媒介之下。在现在的政策环境下,尽管对于过度的“被媒介化”,存有一些道德或法律方面的争论,但这并不能改变媒介的张扬。媒介,已经让每一个人防不胜防。忽视媒介,就无法生存。

  从工具到依赖。媒介曾有过“工具”之说,但是现在,对许多人来说,媒介已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依赖了。先看网络媒体。如果没有了网络,你能做什么?很多人会回答真的感觉缺失了很多,工作会受影响,生活也会受影响。当“今天你偷菜了吗”成为人们见面打招呼问候的话语时,网络上的游戏却已经生活化了。对网络媒体的依赖,实际上成为许多人的一种工作状态、生活状态、生存状态,人们在网络上交流信息、情感、观点,在网络上交友、征婚、购物,网络已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还有手机,曾有一个小规模的调查,话题是“今天你忘记带手机,你有什么反应?”很多人的回答是“不安,怕误事”。如果你的手机放在办公桌上,一上午没有声响,你一定会怀疑自己的手机是否出了问题,因为你可能无法接受手机一上午不响的状况了。对媒介的依赖,将媒介的价值推到了超过任何一个时期的高度。

  几点简单小结

  在梳理了关注媒介的几个方面,以及媒介的两个重要特征之后,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我们可以有几点小结。

  1.品牌,需要媒介

  在媒介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媒介与社会、与人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背景下,一个好品牌的塑造与成长,一定需要借助媒介的力量,以媒介有效传播作为成长的阶梯。很多时候,一个品牌,可以生于媒介,也可以死于媒介。在现实的层面上,品牌与媒介又存在着相互依赖性,品牌需要媒介,媒介也需要品牌。

  2.传播,需要战略

  在众多的媒介中选择适合自己品牌的传播渠道,不是一个简单的战术问题,而应当视为一个战略性课题。一个品牌,有着自己的品牌系统,在媒介生态圈里,媒介自身也构成着系统。有效的传播策略,一定是品牌系统与媒介系统的有效对接,目的是实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对品牌定位、设计等完成后,对品牌传播制订可行的媒介战略,极为必要。

  3.整合,一种高度

  品牌传播的媒介战略,一定是以“整合传播”为价值取向的战略。在这个战略中,要按照特定方向对传播活动进行分析、规划、组织、实施和检测。“整合”的规划,需要符合企业整体的战略和品牌的战略,“整合”的实施,则需要调动企业内部与外部的传播工具,分析和了解不同工具的作用、任务及相互关系,同时,实现传播过程的品牌价值统一。“整合”的实施,更包括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更有效果、更有效率地利用传播预算。“整合”的最终结果,是实现品牌的高度对象化和价值最大化。

信息来源:中国公关网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