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后装订常用方法——锁线订
将已经配好的书芯,按顺序用线一帖一帖沿折缝串联起来,并互相锁紧,这种装订方法称为锁线订。
锁线订是一种历史悠久,质量较高的传统订书方法,是用线沿各书帖折缝处订缝,不占订口,装订成册的书籍容易摊平,阅读时翻阅方便,可以装订各种厚度的书籍,并且对于胶质和各种外来条件的作用比较稳定,因此,锁线订书芯的牢固度高,使用寿命长。锁线订书方法的缺点是:锁线机一般是单机操作,书芯中书帖的数量越多,锁线劳动强度越大,与其它装订设备的生产效率不易平衡,难以实现装订联动化;由于每个书帖的订缝处都有两根线,所以书芯的书脊处增厚,并且还要在量消耗价格昂贵的订缝用线。
锁线订是一种牢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的一种订书方法。采用锁线方法装订的书芯可以制成平装书册,也可以制成精装书册。目前,质量要求高和耐用的书籍多采用锁线订。
锁线订的方法及工艺原理
锁线订的方法有手工锁线和机械锁线两种。锁线订的方式分为平锁和交叉锁。平锁又分为普通平锁和交错平锁。
1.普通平锁。是书脊背上不加纱布的普通锁线方法。普通平锁的书芯如图4-2所示。纱线从针孔1穿入,沿书帖折缝内侧由针孔2穿出,在书帖的外面形成线圈(活扣),如此连续将书帖依次串联,并相互锁紧。普通平锁书脊上订线位置和距离彼此相同。平锁方法的纱线在书帖折缝的中间,而线圈和线结则在书帖的外面。目前采用锁线订书的书册,大部分用平锁的方式加工。
普通平锁的工艺过程如图4-3所示。在普通平锁中,一根穿线针,一根牵线钩爪和一根钩线针构成一组配合完成锁线过程。工作时书帖进入锁线位置后,底针3向上运动,从书帖的中间沿折缝从里面向外将所有的订书孔打好如图4-3a所示。然后穿线针4和钩线针5一起向下移动,使穿线针和钩线针从相应的订孔中将线穿入书帖内,同时底针退回如图4-3b所示。牵线钩爪1从左向右移动,将纱线套拉成双股,并将纱丝送入钩线针的钩槽中如图4-3c,d所示。接着钩爪退回原位如图4-3e所示。然后穿线针和钩线针同时被带动回升,此时,钩线针钩出的纱线在书帖外面绕成一个活扣后,退回到原来位置如图4-3f所示。至此完成一帖书的锁线过程。
第二个书帖的锁线过程与第一帖基本相同,只是钩线针从第二帖钩出和活扣被套在一第一帖的活结之中,如此一个套一个形成一串锁链状,直至一本书锁线完毕。当一本书锁线完毕之后,记机器空转一次,这时最后一帖钩出的线圈也被打成活扣留在书帖外面,将线割断就是一本书芯。
一本书的锁线针组数可以根据书芯开本的大小来确定。一般16开、大32开选用4~5组,32开书刊常采用3组,64开采用2组。其它开本则可做相应的增加或减少。决定针组数目之后,除留出25~30mm的天头和地脚距离外,其针位的排列应尽量分布在书背中间。
2.交错平锁。交错平锁后的书芯如图4-4所示。交错平锁是平锁的一种特殊锁线方式,在书芯中相邻两帖订线的位置不同,而隔帖订线位置相同,这样串联在书帖里面的纱线,都能均匀地分布在书帖折缝处,所以能保持书背与书芯的厚度基本一致,装订成册的书背就比较平整。因此,当纸张较薄或纱线较粗时,为了避免书背锁线部位突出或过高的凸起,就要求采用交错平锁。
交错平锁的工作原理和普通平锁基本相同,只是由两根穿线针、两根穿线钩爪和一根钩线针组成一组配合完成锁线过程,如图4-5所示。
1-左穿线针2-左钩爪3-底针4-纱线5-右钩爪6-钩线针 7-右穿线针
第一帖书帖锁线时,如图4-5中a1b1c1d1e1所示,打孔和穿线后,左钩爪开始向右移动,将左穿线针引入的纱线牵送到钩线针6上,而后复位,此时右窗线针和右钩爪5不起作。在第二帖书帖锁线时,如图4-5中a2b2c2d2所示,打孔和穿线之后,右钩爪5向左移动,将右穿线针7引入的纱线牵送到钩线针上,随即复位。
3.交叉锁。交叉锁也称跳锁。在书芯中各帖订线的位置不同,即单数和双数书帖是交替进行锁线的,如图4-6所示。采用这种锁线方式不仅可使装订线分布均匀,还可串以纱布带,使书籍牢固美观。
交叉锁和交错平锁的原理基本相同,区别只是在两根固定的穿线针之间,设有一根活动穿线针,它可作左右往复运动,将纱线跳间穿入各帖书页内,从而互锁成册。交叉锁订锁速度较慢,一般是60帖/min,而平锁通常可达70~80帖/min,且容易操作所以平锁是锁线装订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装订方法。
信息来源:中国印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