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图书装订技术
有专家说,如今,图书的无线胶订技术早已成熟,胶订书已成为世界的主流,而中国原来的锁线装订技术已经落后,而且成本较高,不宜采用。
既然如此,国内出版的很多无限胶订书为什么像“豆腐西施”一般,中看不中翻?对此,又有专家解释说,国内的无线胶订书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使用的胶订原料质量太低劣,而国外使用的胶订原料质量可靠,所以,国外出版的胶订书很少有开胶现象。
这些专家的解释,当然不容忽视。可是,既然图书的最终消费者多半是普通读者,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多听听普通读者的意见。
海外无线胶订也不可靠
我有五本美国原版的怀特(E·B·White)作品,都是纽约出版的平装书:包括《夏洛的网》等三部童话,一本叫做《文体的要素》的小册子,还有一本较厚的《怀特散文选》。
其中,除《文体的要素》之外,另四本都是纽约Harper Collins 公司出版的胶订书,至今已陪伴我五年之久。现在,它们的“身体状况”如何?请听我的诊断:
《夏洛的网》等三部童话,每部仅在200页上下,但它们的头几页与末几页都已开胶,书脊也有开裂的危险。
厚达364页的《怀特散文选》,境遇更坏。一次,我正在翻读时,忽听“咔嚓”一声脆响,此书便从第2I6页处完全断开,变成两册。那时,我刚刚读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幸好,这四本书使用的都是那种较薄的纸张,可以用乳白较粘补好,短时间内不至于再次开胶。
至于那本《文体的要素》,虽然不足百页,但由于它采用了骑马订的装订技术,书的后几页已经脱开,铁钉也已生锈,留下了触目惊心的锈迹。
再来看看英国书的质量。一次,国内友人送给我一本英国新出版的勒卡雷小说,它是胶订书。拿到书后,刚刚翻了几下,又听到“咔嚓”一声脆响——它完全从中间断开,硬生生地变成了上下册。
可是,我的另一本伦敦John Murray 公司1957出版的顾彼得著作《被遗忘的王国》(Forgotten Kingdom),虽然由友人从国外寄来,经历千山万水,后来我也看过几遍,书页却始终完好,因为它采用了锁线订技术。
国内图书的装订
我手头的书都比较新,只能从1920年代说起。为节省篇幅起见,从每十年中,仅选出一本,作为代表。
1920年代:骑马订,《近代日本小说集》,周作人等译,商务印书馆1924年4月初版。『装订质量:前几页与后几页均有豁口,但用乳白胶可以粘补;铁钉锈烂,留有污痕』
1930年代:锁线订,《匈奴奇土录》,育珂摩耳著,周作人译,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22年12月初版。『装订质量:书页虽有破损处,但装订细密,丝毫无脱页等现象。』
1940年代:锁线订,《未完成的三部曲》,高尔基著,焦菊隐译,文化生活出版社1949年11月初版。『装订质量:书页虽有破损处,但装订细密,丝毫无脱页现象。』
1950年代:锁线订,《战争》,吉洪诺夫著,茅盾译,文化生活出版社1953年第8版。『装订质量:同上。』
1960年代:锁线订,《斯塔姆与苏赫拉布》,菲尔杜西著,潘庆舲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64年初版。『装订质量:同上。』
1970年代:锁线订,《伊斯兰的起义》,雪莱普,王科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年初版。『装订质量:同上。』
1980年代:无线胶订,《大侦探十二奇案——赫拉克里土的业绩》,【英】阿·克里斯蒂著,王占梅泽,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装订质量:中间多处脱页,共丢失近70页,表面上竟然看不出。』
1990年代:无线胶订,《颂词小札》,刘逸生著,广州出版社1998年版。『装订质量:刚一翻开,即从中间断为两截,用乳白胶无法粘补,只好用棉线装订。』
对国内在21世纪出版的图书,因年头太近,买得也少,不好做什么个人结论,凭印象,锁线订的图书,装订质量均无问题。骑马订、平订的图书,如果在300页以下,暂时不会出现豁口,几年后就不好说了。
还是锁线订好
在一般情况下,我认为,一本页数在300页以下的无线胶订书,如果没有遇到稍强的外力(如自空中跌落),五年之内大约不会脱页、开裂。至于300页以上的胶订书,开本越小,用纸越厚,页码越多脱页、开g裂的可能性就越大,超过500页的书,有时一番就会开裂,比刮奖还容易。
骑马订或是平订书,不论厚薄,一般都不会脱页或开裂,但订口处的书页容易豁口,订口末端的书页容易一页页的脱开。时间一长,如保管不善,铁钉很容易绣烂。
锁线订的图书,不管厚薄,装订质量基本都可以保证。装订得越细密,保质期越长,有些书甚至在书页变得破损不堪时也不会脱页,保质期起码可这70年。
因此,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将永远欢迎锁线订,对300页以上的胶订书则弃若敝展:宁可要一本超过300页的平订书,也不愿要超过300页的胶订书,除非别无选择。
信息来源: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