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凹印制版的三原色制版法
业内人士均知,平印在复制彩色图像时采用了UCR(底色去除)或GCR(非彩色结构)的黄、品红、青、黑(即Y、M、C、K)四色版制版法。这是由现实中的印刷状况,包括印刷基材、油墨、印刷方式(其中后两项最重要)的特点而定的,黑版在现代平印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但在凹印工艺过程中,是否也一定要和平印一样,非采取Y、M、C、K四色制版法不可呢?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论题。
一、关于颜色的基本理论常识
1.颜色的属性。任何一种颜色,均可用色相、饱和度(又称色彩度)、亮度(在色彩心理又称明度)来描述,即HSB,其中H=Hub为色相,S=Seturation为饱和度,B=Brightness为亮度。
①色相是一种颜色的最本质的特征。对于单色光而言,色相指该色光的波长,对于复色光而言,则指其所含的各单色光的比例,从380nm-780nm的可见光,其色相依次从紫色列红色变化。
②饱和度指该颜色光中所含的色光的纯度。以该色光中所含白光的多少来反映,所含白光越多,则其中所含的色光就少,那么其饱和度越低。饱和度越高的颜色则表观效果为越鲜艳。
③亮度指该颜色光的强度。强度大,则亮度大,人服感觉这种颜色明亮,否则,这种颜色就暗。
2.颜色空间。在现实世界中,自然光采用加色法呈色;对色料,如颜料(Pigment)或染料(Dye)则为减色法呈色。所以,诸如自然界的太阳光、显示器的呈色均可用RGB(即红、绿、蓝)三颜色法来描述其呈色现象,而印刷中,则可采用YMC(即黄、品红、青)三颜色 法来描述。这就涉及到一个颜色空间的问题,每一个颜色空间,都有其所能表示的颜色的范围,在众多色空间中,日光的色空间最大,显示器的色空间其次,而印刷的色空间最小,也就是说,印刷所能再现的颜色最少。
3.同色异谱。对人眼而言,最终细胞所能刺激感受的还是RGB色光,即人眼识别颜色以加色法为原理。所以,对人眼来说,色光与色料是等效的,这就产生了 一个同色异谱的现象。所谓同色异谱,指两种颜色有相同的外观,但两者的光谱特征可以完全不同。用一个公式来形象描述:
Color=(x1)R+(x2)G+(x3)B=(z1)Y+(z2)M+(z3)C
注:其中R=Red, G=Green,B=Blue;Y=Yellow,M=Magneta,C=Cyan
这原理正是印刷三原色YMC得以再现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基本原理。
4.颜色中的非彩色成分。灰色和黑色是消色,只有亮度的大小变化,而无色相、饱和度,它们属于非彩色成分。但非彩色成分不仅仅包括灰和黑, 色彩中也包含有非彩色成分。
在印刷色彩学中,把黄、品红、青 称为一次色;由一次色中的任何两者混合出来的颜色叫二次色,又叫间色,如红、绿、蓝等;而所有三原色相混合出来的颜色叫三次色,又叫复色。Y、M、C三者以不同比例(其中任何一种色均不为0)混合出的颜色其中必定含有复色。这个复色正是印刷制版中所最感兴趣的部分,这也是UCR和GCR结构得以在印刷制版中运用的最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把任何彩色分解成中性灰和彩色两部分,其中中性灰可以由黑墨来复制,而彩色部分仍由原色来复制,这样两者叠加出来的颜色和直接用三原色混合出来的颜 色,效果上是相同的。
二、底色去除(UCR)和非彩色(GCR)结构
1.什么是UCR和GCR。UCR和GCR均是运用复色中含有非彩色成分,可以用黑墨来代替的原理,只是在原稿的阶调范围中所用黑墨取代复色的量的大小不同而已。UCR只限于原稿中的暗调,只是在原稿中黑色或深灰色的图像部分用黑墨来代替复色中的非彩色成分,而GCR则在原稿的全阶调范围,从高光到暗调的整个图像区域进行全底色去除,即黑版为全阶调黑版。图像中的任一彩色,均由黑墨与任一种或二种以上一次色来再现。
2.为什么要采用UCR和GCR。早期的胶印,以照相分色来制版,并没有采用UCR和GCR结构,彩色中所有的非彩色成分均是由原色来再 现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刷逐步走向了电子分色和桌面出版系统,以及四色或四色以上的高速印刷。这时出现了三个技术难题,一是如何解决多色印刷中的墨层干燥、背面赠脏、墨量供给和灰平衡等;二是如何节省价格贵的彩色油墨,降低成本;三是如何提高印刷质量和稳定性,为印刷提供适合湿叠湿的印版。这种印版要求可以用少的油墨量转移到纸上但又不损失颜色的鲜亮度和厚实度,而GCR结构正好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当然,完全采用GCR结构,也和现实状况不适应,实际中由于纸张、油墨和印刷适性等多种条件的限制,若完全采用GCR,会造成暗调单薄、不厚实。所以实际制版生产时在GCR的基础上,运用了UCA(即底色增益)结构,UCA是在不完全用黑墨取代彩色中的中性灰,只是部分地取代,其中的一小部中性灰仍由三原色来混合再现,以避免造成图像的暗调部分单薄(即密度不够)、不厚实。
三、现实生产的实际情况
1.不同颜色空间的色域会有所不同。现实生产所用的油墨,其颜色特征为反射不足,吸收过量,即基本色不足,相反色过量,且相差较大,比起自然界的日光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每一种原色油墨都会有所偏色,不是理想状态下的复色光。如:黄墨的偏色量为11%,青墨的偏色量为26%,品红墨的偏色量在35%。每种色量的含灰成分都在15%以上。这些原因决定了印刷所能再现的色域必定要小于日光 的色域,也小于显示器的色域。这个差别在CIE的马蹄形色域图上可以清晰看出。印刷所难以再现的颜色主要是高饱和度、低亮度的颜色,往往原稿上的这部分颜色在印刷体系中,只能以最接近的颜色来替代。这就造成了再现原稿时的失真,但这种失真是不可避免的,只能从材料到工艺的处理上不断改善,尽量缩小失真。
2.印刷方式。从版材的形式上分有平版、凸版、凹版、孔版(又叫漏印)等几种(其它的无压印刷,如复印、静电印刷等这里就不谈及了)。每一种印刷方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所能再现的颜色空间也有大小差异,这由其印刷基材、印刷油墨、印刷所能转移的墨量来决定。
3.可供印刷的原稿种类许多,大体可分为:照片(有彩色和非彩色)、画稿(如各种手工画画)、印刷品、彩色底片(主要指彩色反转片)。其中彩色反转片的质量最佳,价格也比其它原稿贵许多。在平印印刷制版中,对于除反转片外的所有原稿可以不经阶调压缩基本完全复制,而对于彩色反转片则必须压缩其某些暗调。用于高质量印刷时,一般所用的原稿为彩色反转片,特别是在凹印中,绝大多数的四色印刷其所用的原稿为彩色反转片。彩色反转片由染料来再现颜色。共有3层染料层,分别对R、G、B三色光感光。由这里也可以看出彩色反转片中没有单独对中性灰成分感光的染料层。这种颜色正片有以下特点:
①对实物进行曝光、摄影之后,经过反转冲洗,直接生成和被摄物相同颜色、相同明暗层次的彩色正片,正因为其一次性成像,减少了翻拷的次数,从而减少了各种层次、密度的损失。因此,其失真很小,和实物的颜色相当接近。
②所能再现的颜色很鲜艳、画面清晰度很高、层次相当丰富、画面反差极大,适合于六倍率放大。其所能再现的密度范围高达3.0,远比彩色照片的1.8高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