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油墨的组成、特性及配制(下)
流动性是凹印油墨的相对密度、粘度、凝结性、屈服值、触变性、墨丝长度诸性能的综合反映。在印刷过程中要求凹印油墨的流动性要好。如果流动性不好,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粘度不易控制。在供墨装置中,油墨输送不流畅,可能引起糊版,涂布不均,造成墨膜起“桔皮”现象。光泽不悦目等。但油墨要有一定的颜色浓度,颜料含量不可太低。但油墨中颜料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变成塑性流体,流动性很差。为了保持好的流动性,颜料与连接料应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连接料要有适当的粘度,对颜料要有适当的湿润性,并且使油墨尽量减少触变性和屈服值。因此配制凹印油墨时,要使油墨自由流畅,细腻均匀,且具有一定内聚力。
二、粘度
粘度是流体分子间相互吸引而产生阻碍其分子相对运动能力,即流体流动的内部阻力的量度。凹印油墨的粘度是否合适,是保证其具有良好的传递性能,得到优良印品的关键。并且粘度还能够决定油墨的转移率,粘度大,转移率就有所下降。
影响凹印油墨粘度的因素如下:
1. 树脂溶液粘度大小。树脂溶液系一定量树脂溶于溶剂的溶液。此溶液粘度小,则油墨粘度也小;反之则大。
2. 颜料与连接料的匹配性。颜料与连接料若不发生凝结性反应,则体系粘度比较小;反之则大。
3. 溶剂和树脂的混溶性及相溶性。溶剂若能以任何比例稀释分散树脂,则粘度随溶剂含量增大而有规律地减少。
在配制凹印油墨时,油墨的“使用粘度”(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实际粘度)应控制在18-30秒/25度范围内。
三、干燥性
凹印油墨属易挥发性油墨。所谓挥发,是指液体分子能量达到脱离液体分子间吸引力而逸出的过程。干燥就是利用液体的这种特性,使湿墨膜内的溶剂逸出,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挥发过程。
凹印油墨印刷之后,要求墨层内的溶剂在瞬间从体系内逸出,使印品图纹速度干燥,才能进入下道工序。而干燥速度对印品的调子、堆积、气味均有决定性影响。干燥过快时,经刮拭残留于凹版凹坑中的油墨在到达承印物的瞬间,溶剂挥发过快,粘度上升而影响油墨转移,产生高光部分欠墨,暗调部分油墨流散不良,甚至造成糊版。同时,叠色印刷中会产生剥皮现象;干燥过慢时,虽然转移性不会发生问题,但后工序无法进行,套印也难以进行。
凹印油墨干燥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油墨溶剂的挥发速度。现把各种常用溶剂的沸点及挥发速度比例列表如下。
名称 |
沸点(度) |
挥发速度比 | |
(以甲苯=100) |
|||
醋酸甲酯 |
50-60 |
500 |
|
乙烷 |
65-69 |
400 |
|
苯 |
79.6 |
288 |
|
醋酸乙酯 |
77.1 |
260 |
|
甲醇 |
64.5 |
254 |
|
乙醇 |
78.1 |
117 |
|
甲苯 |
111 |
100 |
|
异丙醇 |
82.3 |
96 |
|
甲乙酮 |
79.6 |
70 |
|
醋酸丁酯 |
126.5 |
42 |
|
二甲苯 |
135-145 |
34 |
|
丁醇 |
117.1 |
19 |
|
环己酮 |
155-156 |
10 |
|
水 |
100 |
3 |
凹印油墨内的溶剂挥发速度,不仅与所使用的溶剂种类有关,磆与树脂及颜料对溶剂的释放有关。纯溶剂挥发快,树脂液挥发慢,加入颜料后就更慢。控制凹印油墨的挥发速度,针对不同的颜料制定不同的干燥速度指标,是保证印刷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配制凹印油墨时,先确定树脂颜料,然后选择溶剂,这是配制油墨的重要原则。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 印刷机的速度。
2. 承印物的种类。
3. 油墨的循环路径,是墨斗墨槽循环,还是其它。
4. 气候条件,一般正常干燥要求温度25-30度,相对温度为65-75%。在20度以下印刷,油墨自然干燥速度要减慢,30度以上油墨自然干燥速度有加快趋势;空气相对湿度低,有助于油墨溶剂的挥发,反之,则有碍于溶剂的挥发。为了保证高速印刷作业顺利进行,凹印机上一般都配有加热装置,对墨膜进行烘干。
5. 纸张表面疏松等因素也要考虑。
配制好的凹印油墨应满足如下要求:
1. 颜色。应具有鲜明色调,高饱和度,良好的透明性或不透明性。
2. 印刷适性。应有良好的流平性,转移性,粘附性以及适当的粘稠度。
3. 干燥性。应具有合适的干燥速度,以适应套印、堆积等作业。
4. 耐抗性。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及耐摩擦、耐热、耐溶剂、耐加工等性能。
配制油墨时依据以上介绍以及印刷车间的温湿度条件,是不难配制出符合要求的凹印油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