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管理知识

消费电子 中国企业如何东成西就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2-30 10:49: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消费电子 中国企业如何东成西就

 

尽管中国在CES上参展企业数量逐年增加、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但多数产品还只是跟随日韩企业改良型的创新。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分工中,我国企业仍然处于产业的末端——终端产品制造。不过,从本届CES透露的信息看,谷歌、苹果、微软、ARM等欧美企业掀起的以应用内容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有可能改写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格局,中国企业的位置将会发生变化。

21世纪第一个10年,日韩企业凭借在电子元器件、平板显示以及终端制造等方面的实力,一直在引领着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方向。在平板电视、数码相机、高清视盘播放机、智能家电等产品领域,日韩企业绝对领先。三星、索尼、松下、夏普、LG、东芝、日立等整机企业,以及村田、罗姆、京瓷、TDK、NEC等电子元器件企业,共同构筑了日韩式的消费电子产业生态。此外,我国台湾企业比如友达光电、奇美电子、冠捷科技等也为日韩模式的日渐成熟贡献了力量。

日韩模式的显著特征是通过关键技术的创新推动终端产品形态的演进,比如电视机从CRT电视到平板电视,从标清电视到高清电视,从厚重电视到超薄电视,从2D电视到3D电视,从高能耗电视到节能电视,等等,无一不是关键技术——显示面板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在日韩模式下,日韩企业几乎垄断了消费电子行业的上游领域,中国大陆企业在全球分工中是终端制造,利润相对稀薄,竞争最为激烈。近几年,尽管大陆企业也尝试向液晶面板、液晶模组等上游领域延伸,但短期内很难根本扭转日韩企业控制下的消费电子产业格局。

从2011年CES透露的信息看,由欧美企业主导的以应用为特征的技术变革对日韩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近期全球消费电子最新产品形态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均出自欧美企业之手,且这些创新产品又与软件应用、内容服务等紧密联系在一起。苹果iphone的成功几乎是对日韩模式的颠覆,谷歌又把姑且称为欧美模式的发展思路推向极致——全球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产品已超过10个,且几乎每个产品都有配套的应用商店。消费电子行业的欧美模式对传统IT产业也造成了极大冲击,以谷歌、苹果、黑莓、ARM等新兴企业撕裂了英特尔和微软的联盟,微软在本届CES期间加入谷歌、苹果阵营,进一步巩固了欧美模式在今后消费电子行业中的统治地位。而日韩模式的杰出代表——韩国三星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几乎都装载了Android操作系统,这似乎也预示着日韩模式的落败。

在欧美模式下,中国企业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可能会发生变化。

首先,在终端产品制造领域,中国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强,一方面,由日韩企业控制的关键器件我们可能获得突破,诸如海信、长虹、TCL、康佳等中国大陆企业的话语权在增强;另一方面,苹果、谷歌、摩托罗拉等欧美企业产品的代工权可能交给中国企业,富士康、宏达电、冠捷科技等台湾企业已经成为苹果、谷歌、微软等企业很好的合作伙伴。

其次,以内容应用为特征的欧美模式将为中国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理论支持。随着三网融合在全国从试点到普及,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与内容服务紧密相联系的新业务将获得更大发展,而熟悉中国市场的国内企业将占据地利人和优势。比如,国内企业两年前就曾尝试互联网电视业务,只是囿于体制限制并没有获得规模性发展。其实,即使在美国,谷歌的智能电视也遭到美国广播电视运营商的集体抵制。不过,三星在美国市场与时代华纳的合作模式则值得中国企业借鉴——智能电视企业只与1-2家内容商合作,用户通过三星智能电视浏览时代华纳的内容。其实,三星和时代华纳的模式在中国已经在做,比如海信的互联网电视用户可以访问拥有互联网牌照的杭州华数的内容,把终端和内容直接捆绑了起来,只是这种捆绑太过死板——每一型号互联网电视产品都必须与一家互联网电视牌照企业捆绑。

所以,根本改变我国企业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中的位置,需要大力发展以内容应用为核心的业务,从单纯终端制造向内容服务延伸——在发挥在整机制造方面“硬”实力的同时,积极拓展以应用为核心的“软”业务的创新。当然,在中国发展欧美模式的消费电子产业,还需要应用软件、内容服务等配套的丰富和完善,更需要国家创造相对宽松的体制环境,在国内真正形成以内容应用为核心的良性创新氛围。

信息来源:新浪博客 胡春民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08-2013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