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制版应注意网点增大
彩色图象复制工艺技术的阶调层次、颜色变化、相对反差值(K值)等技术指标,都是靠网点再现完成的。网点增大会造成清晰度降低和细微层次的丢失,颜色的改变以及反差、油墨色调、油/密度和墨色叠印等方面的问题。网点的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决定印刷的色调和印刷质量。因此,在彩色图象复制过程中,要有效地控制网点增大。
我们在样张上或印样上见到的网点增大,是"光学网点增大"和"机械网点增大"的总和。"光学网点增大"是油墨的吸光特性和承印物的光散射性形成的一种视觉现象。当光照射在空白区域时,光便漫射开来,而网点附近的一部分光则被抑制了,此光由于不能被反射回观察者的眼中而被认为吸收了。网点就显得比实际的密度和尺寸要暗些、大些,看起来感觉已经发生了网点增大。 "机械网点增大"是网点在分色、翻片、拷贝、晒版、打样和印刷期间实际产生的物理增大。构成网点增大的印前因素包括网点形状、网线粗细、制版工艺方法以及环境条件、曝光冲洗和操作方法、设备性能等。
菱形的网点比其他形状网点容易产生网点增大,因为菱形网点的周长比较长,故菱形网点适用于带有大量明显的中间调细微层次的图象。为了减少网点增大,大多数印刷厂家喜欢用圆形网点,因圆形使封闭的面积达到最大的而周长最短。
网目线数是根据原稿的清晰度和细微层次的程度选择的。网目线数越高,复制出的细微层次效果越好,图象质感、色彩也越好,但是,印刷时的网点增大也越高。一般来说,较低的网目线数产生的网点增大较少。在印刷中,高网目线数的控制较难。使用网目线数的高低取决于印刷什么类型的产品。产品越高档,网目线数越高。
随机加网也叫调频加网,它通过改变一小块面积中微小尺寸网点的个数(频率)产生色调错觉。它的优点是没有直观的网点图形,没有龟纹,没有色调跳跃,在不损失质量的情况下,可同时调节解象力和灰度,并且没有塞版现象。随机加网的网点增大约为普通加网的2倍。一般普通加网约有20%的网点增大,而随机加网为25%-'40%。
照相加网最主要是选择正确的曝光,还要考虑补偿印刷时产生的网点增大。加网胶片图象上的网点在印刷时网点会增大,是由于阴图片上的网点边缘效应造成的。网点边缘是指网屏上每个网点外沿密度细微的部分,边缘大的网点俗称"虚网点"。老工艺制版都会有虚网点。虚网点严重时,主要检查显影液、显影过程,尤其要检查显影温度。还可用拷贝方法把虚网点变为实网点。
制版时,曝光十分关键,轻微的变化都会影响网点的大小,光源、灯距、电压情况、吸真空的时间,胶片的平整度、厚薄程度以及制/方法、材料和设备、环境、操作者的素质都会影响网点的再现精度,要严格控制好。
在制版过程中,要求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控制50%网点的增大值、K值和实地密度等。网点清晰是指要控制印刷着墨网点的密度和网点的光洁度。做到:高调细小网点要齐全,中间调网点要实在光洁,大网点光洁不糊死,墨层结膜牢固,密度符合要求,角度正确,网点无过度增大、重影等,网点清晰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象的阶调层次、清晰度、质感、立体感和透视感等。网点增大的规律是由网点边缘向外扩展(60%面积以上的网点向内圆扩展)。由于网点增大值与网点边长成正比,所以50%面积的网点增大最多。要求50%网点的增大值精细产品为8%-20%,一般产品为10%-25%。当样张或印品画面呈现基本色不饱满、中间调平灰、缺乏立体感,可视为网点增大超标,要重新制版。
K值是实地与网目调的积分密度之差同实地密度的比值,是衡量实地印刷墨量和画面反差是否符合要求的尺度,同时,也可以通过K值判断网点的增大程度。K值大,画面呈现灰、淡,失去色调厚实和反差的效果。K值小,画面整个色调偏深,中间调显平、灰。制版时,精细印刷品相对反差值: 黄0.25-0.35, 品红和青0.35-0.45,黑0.5-0.50;一般印刷品相对反差值:黄0.20-0.30,品红和青0.30-0.40, 黑0.30-0.45。
同时,在制版过程中,还要控制好各色的实地密度。做到: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为黄0.85-1.15、品红1.25-1.55、青1.30-1.60、黑1.40-1.80,一般印刷晶实地密度:黄0.80-1.10、晶红 1.15-1.45、青1.25-1.55、黑1.20-1.60。
信息来源:印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