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跑路频发:宜昌银行系统推出六条”破解之道“

发布日期:2015-03-10 文章来源:中国银行业
  
济下行影响,2012年2月至今,湖北省宜昌市已有9家企业老板跑路,导致6.2亿元银行贷款无法收回。鉴于严峻的形势,宜昌市金融系统通过对企业老板跑路时间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发现部分银行对企业的关联公司、经济纠纷等情况了解不全面,对担保公司过于放心,在授信调查及风险管理流程中存在薄弱环节。

为此,宜昌银行系统推出了六条”破解之道“:


一是监管跟进强力督导。

失联、“跑路”事件发生后,监管机构应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第一时间组成工作小组赶赴现场了解核实情况,及时约见事发银行主要领导,发出风险提示书,提出明确监管要求,督导当事银行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全力保障信贷资金安全,将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如宜昌分局针对当阳市新亚麦面公司法人失联事件,宜昌分银监分局与宜昌农发行沉着应对,多管齐下,历时3个多月,成功化解一笔3600万元的贷款风险。


二是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深入剖析跑路事件可以发现,部分银行在授信调查及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授信调查不禁止、贷款资金监控和贷后检查流于形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监管机构应引领银行业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同业沟通交流,并以组织培训等方式,帮助银行逐步完善信贷管理机制,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提高信贷管理精细化水平,确保金融资产安全。比如,宜昌银监分局制定实施了《宜昌银监分局大额信贷风险监测、识别、处置操作规程》、《宜昌市银行贷款主办行管理办法》、《宜昌银行业多头授信及大额授信情况通报制度》、《大额不良贷款处置工作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全面防控信贷风险。结合已发案例组织编写并印发《宜昌市银行业信贷风险案例》系列手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以达到举一反三,以案为鉴的目的。


三是多渠道掌握企业动向,破解信息瓶颈。

比如,针对“跑路”事件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加重银行机构风险顾虑的情况,宜昌市银行业协会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将全市多头贷款企业名单、参与银行名单及主办行客户经理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整理,同时要求各行自行组织沟通,整合企业信息,使各行掌握的企业信息更加透明、全面。宜昌银监分局也多次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座谈和调研,加强小微企业及重点风险企业的信息共享,寻求风险化解措施,并对出现风险苗头的企业进行风险预警。


四是规范影子银行业务。

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是陷入民间借贷纠纷,其根源在于影子银行市场的不规范,所以必须规范影子银行业务,做好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征信服务,尽快将其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监管部门提供有效参考。对民间借贷利率定价过高问题,应采取适当形式进行管制,确保符合市场规律原则,使资金需求方融资成本处在合理区间。


五是严防盲目断贷抽贷。

对于部分经营困难企业,有些银行的盲目抽贷、断贷,往往会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影响其他行贷款安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贷款行应联合起来,共同寻求困难企业贷款处置办法。对“亚健康”企业做好跟踪监测,及时、准确地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成立贷款银行协调委员会,在审慎经营原则下,共同进退,着力帮扶企业解困发展,切实避免信贷资金争先恐后逃离式“釜底抽薪”,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对问题企业,尤其是涉及多家银行的问题企业,要组建贷款银行债权人协调委员会,统一行动,全力保障信贷资产安全。


六是营造诚信经营氛围。

调查发现,部分企业老板失联时,企业资金完全可以覆盖负债,他们选择了逃跑而不是承担责任,其根源在于缺乏诚信。所以必须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塑造诚信经营风气。明确政府政策导向、银行信贷导向和社会舆论导向,严厉打击失信行为。政府可通过取消税收减免、提高工商审批门槛等措施震慑失信企业,严厉打击失信行为;银行对严重失信企业要坚决退出;行业协会、地方商会要将逃逸的企业主列入黑名单,切断后续合作,使其失信成本大大提高。

相关新闻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