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不易:谈谈中国企业的生存之道

发布日期:2015-10-06 文章来源:互联网
  

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

我们从来不缺从西方引进的企业管理潮流与时尚,不缺高深的管理工具与教科书上的手段,不缺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新闻式描述,但确实缺少一套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国企业成长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必须对中国企业进行长期实际的追踪和深入具体的分析,再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我个人认为,生存对中国企业之所以格外重要,原因有三:第一,中国企业的生存较之西方更为不易。在西方,长期的商业积累和残酷的竞争磨炼,使市场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家、每一家企业中,而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

中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但当前最主要的差距是什么?就是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深刻了解,以至无法根据这一点来确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外国企业长期在市场中运作,耳濡目染,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这种规律,而中国则仍然缺乏市场经济的基本环境。

对此,柳传志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环境对办企业的作用就像孵鸡蛋的温度一般重要。孵鸡蛋的正常温度应该是39度,但中国的商业环境常为42度高温,鸡蛋没法成活。今天的环境温度虽有所好转,但还远远称不上最好。

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在老式的基础管理尚未完全合格的时候,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渡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的生存必须最大限度地遵循“与时俱进”的法则。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描述自然选择时说:最适合生存的是那些能调整自己以适应改变中的环境和新的竞争的物种。这也正是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达尔文写道,自然选择“是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无法对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首先从内部进行适应性改革才能处理好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新型、开放、非正式和破除等级观念的管理中主动放权,意味着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意味着增加组织的思考能力。

第三,企业维持生存(不死)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追求生存得长久(长青)。从不死到长青,即在坚实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的企业,是中国企业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高境界从其本质上说必然是精神性的:有精神信仰的公司没有能量的浪费,没有无谓的权术争斗,所有的努力都导向一个方向。

企业必须能够描述自己,而这种描述必须既面对内部听众,又面对外部听众。这是因为,企业无法简单地用它们制造的产品来定义自身。伟大的公司不把它们的价值观同一项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长期使命不是生产某一特定的产品或提供某一特定的服务。比如,当你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家电公司时,你有没有想过,当人们不再渴求最新潮的电器的时候,你又用什么维系公司呢?而假如你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提炼出一个始终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种内部“宗教”并据之行动,你将能够激发出公司员工身上蕴藏的巨大能量。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被视为三重视角的结合体─—一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二是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三是自己想要被别人如何看待。这三重视角结合得越是紧密,个人也就越有力量。

企业也是如此。假如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同他人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完全一致,这个企业就是强有力的。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构成了内部的文化或信仰,他人对企业的看法构成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则构成了企业的使命。

柳传志谈到联想的发展时曾说:“要是在美国,我做不了这么大,美国人在中国也不会做这么大的一个联想。为什么?对环境的适应使然。企业的生存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而且最终还是个实践的问题。”

相关新闻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