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研发经理李晓光:机器换人后一条线由318人锐减到48,将建成18座无人工厂

:2020-08-30 包装地带

李晓光认为,这些年最大变化在于,纯人工的代工制造模式已经成为历史,高良率、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是当下进行时。“过去富士康一条流水线要用318名操作工,而现在只需要38名巡视工。而现在富士康在全国共有8座熄灯工厂,马上还要再建10座熄灯工厂。”

2019年,台湾首富郭台铭的鸿海集团仍然是中国出口企业的排头兵,不仅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以2199.2亿遥遥领先其他企业,榜单排名第4的富泰华工业深圳也有1011.6亿出口,第5的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1008.1亿出口。


总体来看,富士康的出口总额与前几年相差不多,但却发生了明显的背移。原来深圳近3000亿的出口减少为1000亿,而郑州富士康则成为最大赢家。



事实上,由于富士康的产业大转移,原本十分繁华的深圳龙华区现在正在承受经济萧条的苦果。


走进富士康周边村子,看到的景象让人内心发凉。网吧空无一人,公寓成了鬼城,排长队招工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就连靠给富士康打零工,工作一天阔以玩三天的三和大神也找不到了。


这一切,即有富士康郭台铭与深圳的恩恩怨怨,也有富士康智能化制造不断进步的因素存在。


近日,在一篇《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富士康集团自动化设备开发处研发部经理李晓光的采访片段中,我们看到了深圳智造的前景,也看到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末日。


李晓光认为,这些年最大变化在于,纯人工的代工制造模式已经成为历史,高良率、高效率的自动化生产是当下进行时。“过去富士康一条流水线要用318名操作工,而现在只需要38名巡视工。而现在富士康在全国共有8座熄灯工厂,马上还要再建10座熄灯工厂。”李晓光举例。同时,他告诉记者,熄灯工厂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自动化)设备,除少量是从德国和日本引进外,大多数是公司自己设计开发的,因为很难靠别人做出这些定制化的设备。


李晓光分析,引领未来的是“智造”模式,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落地,离不开一个字——人才。特别是对聚合性、一专多能性、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他说,深圳的未来,在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目前,富士康在中国尚有80万员工,一旦另外10家熄灯工厂建成,又将导致数以十万记的流水线作业员失去工作。


注:本文内容综合自中国经营报、向导小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