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不但建立了非常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迅速击败了东南亚、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成为万商云集的世界工厂。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到2010年,中国为世界生产了68%的计算机、50%的彩电、65%的冰箱、80%的空调、70%的手机、44%的洗衣机、70%的微波炉和65%的数码相机。
成就举世瞩目,国人却开始不淡定了。2006年开始,中国对外资企业提高了准入门槛,加大了税收比率。用“中国创造”取代“中国制造”,“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早该滚出中国”的呼声甚嚣尘上。借用本山大叔的话来形容中国制造业:“这些年有点飘忽,有点离地”。
在现阶段的中国,制造业堪称现政权的命根子,劳动密集型企业更是重中之重。那些凭空鼓吹“中国创造“代替“中国制造”的人要么无知,要么用心险恶。
缺少制造业的时代
中国人的生活有多惨?
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浓重的湘音宣布新中国成立后,并未能兑现他所说的“我们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豪言壮语。
中国共产党全面掌控中国后,全盘引进前苏联的政治与经济体制。1951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将大量民族工商企业收归国有。人人皆知的茅台酒厂就是1951 年茅台镇“人民政府”以“公私合营”方式将荣和、成义、恒兴三家酒厂合并而成。荣和烧坊自恃有功于新政权(1935年工农红军到达遵义时曾经给周总理及红军送酒并为红军疗伤,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发出《保护荣和的茅台酒的通告》,对荣和烧坊予以保护),拒绝合并,结果老板王秉乾被人民政府以通匪罪枪毙,政府收购荣和后给了500块钱(1955年中国政府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时,旧版500元人民币仅能兑换5分钱)。1957年,毛泽东发起反右运动,一夜之间将60多万知识精英从各级政企管理部门清除并下放到牛棚改造,导致公私合营后工业企业管理混乱,普遍陷入经营亏损。
后来历经各种政治运动,到文革时中国的工商业更是遭受毁灭性打击!那时中国十亿人口,9亿在农村,城市人口只有一亿。但由于工业濒临灭绝,到文革中期,中国城市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年轻人基本找不到工作,政府不得不将一千多万城市青年下放到农村。
1977年邓小平接掌权时,中国的经济已是一派灰飞烟灭。由于工业处于僵死状态,国人的物质生活达到赤贫的地步!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老三穿了老四穿”是那个时候的老常态。那时绝大多数中国妇女,甚至连姨妈纸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1949年大陆与香港经济尚属同一档次,但到1990年时,面积仅为大陆万分之一的香港凭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GDP竟然达到大陆的四分之一强。台湾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山多地少人多,又没有自然资源,结果到1990年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居多的台湾GDP已是大陆的二分之一强。
经过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成功还魂,但是制造业还是十分落后。八十年代买一台三洋牌收录机,一位大学教授不吃不喝需要一年工资才能买到。1985年一台19英寸日立牌黑白彩电,一个双职工家庭需要积攒十年才能买到。可见推动制造业起步是何等的艰难。
你可知道吗?
现阶段政府更依赖制造业
凭借国人“吃草吐牛奶”,“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特质,中国制造业在偿清毛时代的欠帐,抹平18万亿银行坏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且还挣下了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占全世界外汇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一。一时间,中国似乎不满足在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中赚取微小的组装费了,淘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创造”转型升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然而,事实上眼下中国的经济根本离不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甚至可以说对其依赖程度更高了。这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眼下对中国政府来说,房地产是不容有失的一环。一方面房地产行业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7成。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带动了三十三个产业,在内需不振的情况下,房地产崩盘将压垮中国经济。政府当前的策略就是维系楼市泡沫,以时间换空间,希望国人慢慢消化天量空置的房子。这一过程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国制造业的造血机能至关重要,一方面产生源源不断的刚需,另一方面为房奴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来访的美总统奥巴马透露说中国有高达2亿的失业人口。而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对吸纳大量失业人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单单一个富士康,就吸纳了120万的就业人口,这些人所产生的消费力不容小觑,对社会稳定更是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若制造业继续大量倒闭,失业人口大增,将对社会稳定构成很大冲击。
根据全球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McKinsey & Co)的计算结果,中国债务自2007年至今增加了近3倍,目前水平相当于GDP的282%,意味着人均负债高达12.8万。意味着未来若干年,中国需要偿还巨额债务。若制造业垮塌,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由国有垄断企业控制的烟草、电力、燃油、燃气、银行等行业属于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所在。目前,中国成品油价接近美国的两倍,天然气是美国的8倍,银行存贷差是欧美等国的15倍。这些国有企业凭借垄断赚取超额利润,如果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倒闭,利益集团的收入将会锐减。
为了保就业,政府通过巨额投资“铁公基”来来拉动经济,单单去年底发改委就批准了10万亿的投资项目,如果没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持续造血功能,单靠印钞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都至关重要,其对中共政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房地产行业。
天然优势不能舍弃
稳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当务之急
近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充分利用制造业的优势,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克强总理给中国制造业下一个十年提出了明确的规划,对中国的制造企业自然颇具指导意义。但眼下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深重的危机,整体负债率高达115%,人工成本高涨,制造业被迫向海外转移,当务之急应是尽快稳住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匪朝伊夕,制造业向”中国创造“升级也许需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但中国产业链完备、工人训练有素、社会稳定、基础设施完善,这些都非常适合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生存。贸然舍弃这一天然优势,是十分愚蠢的行为。
其实,这几年人工成本看涨,逼迫制造业进行改进,不少企业已经进行过自动化升级,但有些工艺终究需要人工操作。而象手机等一些精密组装的产品,自动化设备要么做不到位,要么做出来的质量不如人工。因此,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十年的中长期目标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充其量只是一个方向而矣。而眼下的中国制造业可谓一地鸡毛,正处于成败利钝的关键节点。政府要做的是尽量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减轻制造业的税务负担,从而提升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
知易行难,面对利益集团的重重阻挠,现届习李政府要实现以上两点并不容易。从近期给公务员涨工资、财政部不经人大表决连续三次增加成品油消费税、各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保基数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前程将十分悲惨!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包装地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