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在下滑
宝洁、可口可乐、亿滋、卡夫享氏、达能、通用磨坊、康师傅、达夫妮等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知名品牌开始显露颓势。无独有偶,国内排名前十的娃哈哈、旺旺等知名品牌的营收也下滑得非常明显。
事实上,中国食品行业整体下滑并非一时现象。中国的快消品行业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自2012年起增速开始放缓,近几年无论是销售总量增速还是利润,下滑都愈发严重。
近年来,大家把眼光盯在宝洁身上,事实上,康师傅、可口可乐、娃哈哈、旺旺等品牌的业绩也是大幅下滑。而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快消品品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营收或赢利的下降。
以娃哈哈为例,2014年营收达到720亿元,2015年是娃哈哈冲千亿的一年,不料营收爆跌到494亿,同比下滑46%。而旺旺2016年年中营收97.09亿,同比下降12.8%。
2016年8月29日晚间,康师傅公布的中期业绩显示,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1800万美元,同比大跌逾87%。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2016年上半年业绩也因为中国食品饮料市场增速的大幅下滑而受拖累。2016年上半年可口可乐总营收为218.21亿美元,同比下跌4.6%。对此,可口可乐将销售额的下跌归咎于中国市场的拖累。
即便是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电商行业,近年来增速放缓也非常明显,与三年前相比几乎“腰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增速为26.1%。从2014年的49.7%,到2015年的33.3%,这三年电商增速“一路下滑”。
很多人将中国快消品品牌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归咎于消费多元化升级和消费者购买渠道的变化,却往往选择性忽略中国消费市场疲软的事实。一个有力的证据是,2013年康师傅凭借13.3亿消费者触及数位居行业第一,到了2016年伊利上升至首位时的消费者触及数则只有11.1亿,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消费者购买力下滑的事实。
房地产投资影响到消费
进入2017年,消费出奇地低迷,快消品企业业绩加速下滑,很多人吓出一身冷汗......
2017年2月,PPI-CPI出现高达7%的剪刀差,原因则是食品价格回落导致2月CPI大幅不及预期。在包装等材料普遍大涨的情况下,食品仍然出现价格下降,表明终端消费市场的购买力远远不及预期。
同时,今年2月也创下自2003年以来最低的零售销售数据,1-2月社会零售品消费同比增速跌至9.5%。
▲图片来自云豹财经
消费为何如此低迷?原因很简单,三代人的积蓄全都投入到房子、房贷中去了,哪有钱、哪有能力去消费!因此,但凡像食品、衣服那样老百姓有点议价能力或者选择空间的或者非必需的(医疗、教育、交通省不了啊),基本都没有上涨动力。
未来消费行业或难见起色
2008年后,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热潮严重打乱了去产能、调结构的节奏。如今,中国正面临着美国加息、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楼市泡沫、出口负增长、投资乏力、产能过剩、实体不振、材料大幅上涨、企业家信心不足、雾霾越来越重等一系列压力。
在稳增长的巨大压力下,政府被迫通过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来稳定经济。2017年各省市65万亿的固投规模和新近推出的雄安新区,差不多都是这个思路。
在房地产泡沫窒息了实体生存空间和严重雾霾导致大量企业停产限产的情况下,居民的购买力只会越来越疲弱,未来几年,国内的需求将难见起色。特别是近段时间来,快消品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包装印刷、商超、日化、纺织服装、玩具、食品、饮料、啤酒、零售、餐饮等行业陷入残酷的恶性竞争,新一波大洗牌扑面而来。
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中国必将经历一个经济大调整的痛苦历程。尤其是消费及相关行业,房产泡沫破灭、新经济新动能尚未形成和大量人口失业的情况下,长期的阵痛不可避免。因此,在享受了相当长时间的经济繁荣后,未来我们必须“勒紧裤带”为过去的寅吃卯粮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