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猛于虎,新华社痛批“环保一刀切”!

:2017-06-06 农财网


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已经看到了显著的效果。不过,从经济发展角度讲,又出现了限制经济提速的情况。我们如何才有更和谐的环保政策?如何才能更文明地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不久前陶氏化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利伟诚表示“如果过度的环境监管会吓跑投资者,也无法引进对我们环保工作有益的技术和创新。”那么,如何做到合理的环境监管,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其实,对于这种打上了”一刀切,运动式“烙印的环保风暴,很多农化企业老板也颇多微辞。而也还有理性的声音: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为了环境治理污染,只是方向有问题,把企业全部关停不是办法。


有行业人士提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治理:

一,分清污染项目,

二,污染项目的整改达标及监管,

三,不达标的项目在时间内关停,

四,在政人员环保项目中拿回扣等一律坐牢,

五,加强全民环保工作教育,

六,国家补贴一定比列上环保设施排放达标的项目。


在国家大力开展环保整治的时代背景下,这些企业主的大声呼吁显然无法改变这一历史洪流的方向。但老百姓要喘气更要生计,还请有关当局在进行环保整治的同时,认真调研民企老板的损失和员工们的生存!


近日,新华社一则名为“‘一刀切’”新华社发翟桂溪作”的文章中指出,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既是政治任务、民心工程,也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清洁生产的助推器。某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日前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执行环保管控措施,不论企业是否环保达标,一律实行错峰停产,有的达标企业因此被关停4个月。针对这种现象,业内专家认为,环保管控要精准施策,营造良好的管控导向。


以产业划线、以区域设界,实行环保管控“一刀切”,是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对于缓解突发雾霾天气也很见效。但对于推进环保与经济协同发展来说,对于开展一场治理大气污染的持久战和攻坚战而言,其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好的环保管控措施,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要通过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引导推动企业淘汰落后工艺和产能,实现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对环保达标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促其健康发展,抢占市场先机;对环保不达标企业,要坚决予以整治,促其改造升级,否则予以关停。如果不加区别地执行同等管控措施,则难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不少地方提出“一年确保一半以上优良天气的奋斗目标”,自然是件好事。但是,不改变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生产方式,没有区域的协同治理,没有严厉的督查问责,要实现大气质量的根本好转,恐怕也是一种奢望。治理大气污染人人有责,公众要参与,企业要担当,政府管理部门的责任更加重大,不仅要有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要有奖优罚劣的具体措施,防止出现“失责者宽,尽责者严”的逆向淘汰。


就农化企业而言,环保督查是行业整顿的重要抓手。也是给予长期注重环保的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但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环保严查中也存在着搅扰行业正常发展、缺乏统一标准的现象。环保问题的改善,绝不仅仅是靠一张封条、一份停产通知书来解决的,而是需要政府做出一个明确的标准。对达到标准,规范生产的企业放行,对未达到标准的企业,告知他标准是什么样,通过什么方法才能达到环保标准,这才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当务之急!


企业应如何应对环保督查


环保监察时一般会检查内容:

1、企业生产情况

2、企业环保落实情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