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告诉我们,逢8年份对中国经济来说,通常是一个转折年份。78年改革开放,88年通胀危机,98年亚洲金融危机,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再过一个多月,我们就要进入2018年了。新的一年,恰逢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开局之年,对中国的制造业来说,将会迎来又一个历史的新起点、新机遇和新希望!
同时,去杠杆、去产能、强化金融监管、资金流动性减少,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将面对痛苦的煎熬。而且,这一痛苦的过程可能才刚刚开始。
对于对8特别有好感的广东人来说,中国经济的逢8之年往往是挑战大于机遇的年份。1958年民企彻底完成改造,并退出历史舞台。1968年,是老板们最不愿提及的年份,这一年,他们彻底回归到无产阶级队伍中来。
1978年是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元年,但是,这一年经济引擎已经熄火多时,中国经济沦为一张白纸。不过,这也为后来中国改革开放后一步到位地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埋下了伏笔,算是歪打正着。
1988年,由于中国经济发力过猛,需求不足,加上大量印钞,导致物价上涨势头不可阻挡。这次大通胀,相当于把88年之前的居民存款基本清零。以前万元户算是有钱人,而88年以后,万元户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不过是一种货币假象。
1998年是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年,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腾飞的又一个起点。成功避开亚洲金融风暴的中国,趁势扫除亚洲四小龙对中国制造的威胁,凭借无可匹敌人口红利和广阔的市场,彻底打趴东南亚制造业,一举为中国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此时欧美制造业被中国击败,世界工厂地位无人能撼动,中国迎来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受出口影响,大量制造业工厂纷纷倒闭,但中国的实体经济极为强劲,银行坏帐达到历史低点,制造业产业链优势举世无匹,民营企业早已累积了大量财富。惟一可惜的是,中国经济被房地产利益集团绑架,巨量财富化身为钢筋混凝土,随着情况恶化,最终导致了现在的困局。
2008年-2017年,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十年。从2008年开始,政府通过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也为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四年,政府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又通过农机补贴,农产品价格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方式,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政府还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方式,逼迫一些“两高一低”的制造业迁移出去,有效缓解了这类制造业对资源和环境的负担,并成功实现了居民收入倍增。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中国未能在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上更进一步。更为遗憾的是,由于房地产的吸血,不仅大量社会财富被转化为钢筋混凝土,而且亿万人的财富也流进入房地产,还赔上未来二三十年的消费。
2018年,由于错失了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最佳时机,中国的形势变得空前复杂。人口红利消失、外资撤离、房地产泡沫、债务杠杆、产能过剩等问题正困扰着中国经济。而且,美国开始加息减税,外资持续撤离。中国制造业现在的难题在于,既要保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又要应对政府加息和收紧货币流动性,还得不断地给企业去杠杆、去产能。
现在,为了去杠杆和强监管,政府已经让社会广义融资大幅下降,也就是说明年的经济大概念将是一个继续探底的过程,苦日子还远没有结束。
过去五年,中国政府通过强有力的环境整治、去产能和供给侧改革,已经将大量产能过剩,污染严重的产业淘汰出局,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打下了基础。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让包括印刷包装业在内的制造业人士看到了新机遇和新希望。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写进报告中。这对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也是一剂兴奋剂,今后民营企业发展的土壤会更加肥沃,未来会更加灿烂。
十九大后,货币将走向通胀还是通缩?市场经济将重蹈国进民退覆辙还是民企再爆发?如何抓住新农业风口?政府将如何带领人民摆脱房地产泡沫、债务危机、环境危机和产能过剩的危机?
十九大后,制造型企业如何围绕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行转型升级?企业老板如何在战略决策、商业模式、消费升级和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调整?
在又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勾画企业未来十年的新蓝图,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家们普遍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