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的杠杆腾挪和供给约束使中国成功摆脱工业通缩,经济重获韧性,宏观杠杆初现企稳。展望2018,供给约束对价格的影响正在泛化,杠杆腾挪有望从居民部门切换至民间资本,通胀、居民消费、企业盈利和利率环境等也将随之发生结构性变化,宏观经济运行或将呈现如下结构性特征:
猜想一:居民消费增速向收入增速收敛。2018年居民加杠杆确定性放缓,对消费的挤出效应缓解,即使居民收入增速跟随名义GDP回落,居民消费增速也有一定的回升空间。
猜想二:企业盈利改善从上游向中下游扩展。2018年在ROE和盈利增速整体回落的同时,中下游销售净利率有望随PPI内部价差收窄而回升,从而支撑盈利的改善。
猜想三:国企去杠杆、民企有望加杠杆。为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国企债务扩张面临较强约束,已完成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民企有望在政策引导下重启加杠杆。
猜想四:民企参与PPP值得期待。严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加强央企PPP风险管控的背景下,民企PPP参与程度的提升值得期待,当前制约民企参与PPP的诸多痛点有望缓解。
猜想五:租赁住房REITS突破式增长。租金回报率提高、房企融资需求旺盛叠加政策扶持,租赁住房REITS在2018年将迎来突破式增长。
猜想六:供给约束对价格的影响泛化。相比去产能,环保带来的供给约束影响更为泛化,在支撑PPI中枢的同时也将缩小上中下游的价差。
猜想七:核心CPI回落制约CPI中枢回升空间。食品和能源等非核心项将推升2018年CPI中枢至2%附近,但核心CPI的回落意味着通胀之狼仍旧不会归来。
猜想八: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现实版的压力测试。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现实版的压力测试。打破刚兑的政策基调下,核心资本不足的中小金融机构和薄弱地区的融资平台都将面临现实版的压力测试,潜在风险或贯穿全年。
猜想九:从欧强美弱走向美强欧弱。特朗普税改落地、欧洲政治风险可能阶段性上升、联储缩表紧缩效应正缓慢显现,2017年的欧强美弱正走向美强欧弱,美元虽中周期已步入贬值通道,2018年上半年将小幅升值。
外资行怎么看?
多家美欧机构研究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势增长,经济企稳和再平衡进程的持续推进将继续吸引海外投资者。未来国有企业改革、产业整合、压缩过剩产能都将有助于中国工业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改善利润率。因此,预计未来中国企业股票估值还将上升,中国资产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摩根士丹利:到2030年中国名义GDP将从目前12.1万亿美元提高到25.1万亿美元
摩根大通:2018年经济增长6.5%,比2017年略低一点。明年经济下行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第一是基建投资,第二是房地产投资,第三是汽车消费。明年政策利率可能还是不会发生变化,实际预测2018年信贷政策比2017年下降大概两个百分点左右
梅隆银行:中国经济将呈现一个健康的发展趋势。一个不那么信贷密集型的增长模式将使中国有更好机会来维持外汇供求
穆迪:将中国2018年GDP增速预期从6.3%上调至6.4%。预计未来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强调降低经济增长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着力降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渣打:随着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企稳,中国解决深层次结构挑战的时机更为成熟,预计未来将会深入推进国企改革、金融和财税改革
汇丰:预计2018年中国政府将把经济工作重点集中在削减过剩产能、控制杠杆、打击影子银行和房地产泡沫以及强化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层面。这些举措都将有助于中国经济长期发展
高盛:在中国经济再平衡进程中,预计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在2018年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速。同时,与其他MSCI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中国国内股市估值并不高,因而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野村中国:在今后几年美联储“缩表”过程中,中国上市企业抗压能力或好于其他国家的企业。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升级,因此该机构看好A股市场的白马股
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荷宝:目前A股估值处于合理水平,看好2018年A股市场的表现,中国经济会成功转型至消费及服务业导向,基础设施投资及“ 一带一路”倡议将刺激需求,供给侧改革及国企改革则将进一步推动行业整固,而全球经济同步增长也将提振中国进出口业的表现
瑞银财富管理:中国研发支出有望在2018年超越美国。看好的行业则包括消费、医疗、教育、旅游、软件和金融科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