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呼吁:警惕上游价格上涨引发通胀压力

:2018-06-14 经济日报

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供求关系改善的反映。


当前,有必要对投入品价格持续过快上涨态势予以高度关注,既要重点防范其价格持续过快上涨可能给市场带来的通胀压力,也要积极引导中下游企业主动应对。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3.7个百分点,达到56.7%;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达到54.2%,创出年内新高。


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双双上涨,且涨幅有所加快,与宏观经济持续稳中向好密不可分。今年以来,在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复杂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GDP增速连续第3个季度保持在6.8%,连续11个季度稳定在6.7%至6.9%的区间。从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看,经济运行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态势明显。


得益于中国经济超出市场预期的表现,以及不断增强的稳定性和韧性,我国工业生产增势明显,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服务业增长保持平稳,结构不断优化。这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购进价格的上涨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价格是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供求关系改善的反映。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我国供给质量明显上升,带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统计显示,5月份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都保持在较高水平运行,表明在国内市场需求改善的同时,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升,出口的稳定性增强。


此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地缘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推动国际原油价格保持升势,输入性因素也带动了国内上游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上涨行情。


总的来看,上游投入品价格持续上涨,有利于促进上游原材料行业的整体效益改善,有利于激发相关行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共赢发展。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制造业看,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已经影响了出厂价格指数上升。5月份,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较上月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3.2%。这可能导致制造业下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从非制造业看,投入品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大,主要影响了运输成本的上涨。5月份,反映运输成本上升问题的比重升至13.4%,较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


因此,当前有必要对投入品价格持续过快上涨的态势予以高度关注,既要重点防范其价格持续过快上涨可能给市场带来的通胀压力,也要积极引导中下游企业主动应对,积极完善成本预测和控制机制,适当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提升应对上游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积极通过优化管理和转型升级实现降本增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