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濒临破产边缘的上海造纸工业获得新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在贸易处内设置代理部,收购工厂库存成品。6月1~9日收购天章、江南等7厂新闻纸6152令。
6月9日后由新成立的国营上海市贸易信托公司收购。到8月底共收购22789令,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困难。第四季度华东工业部与贸易部门商定,由商业部门供应原料向纸厂换纸。化工原料公司也与造纸工业同业公会订立每月以漂粉3000箱(30万磅),换取纸张的合同,为期3个月。
市贸易信托公司与天丰纸厂订立以方块布2400箱(每箱39磅)换取白报纸920令的换货合同,12月,上海市进出口公司向天章纸厂预订新闻纸200吨,向大中华纸厂预订新闻纸75吨,均预付货款总额的55%。
经过短短几个月,上海造纸工厂陆续开工。9月中华制纸工厂更名大明造纸厂,10月人民印刷厂(542厂)出租原日商井上制纸所给新和造纸厂,11月中华制纸一厂改为金城造纸厂,3厂相继开业。当年,已有24个厂恢复生产。经济效益逐月好转,10月份终止亏损,11月起开始盈余。
1950年“二六”轰炸,供电减少,生产又遇困难。停工厂占70%,20%以上工厂陷于半停顿状态,4月份产量仅330余吨。少数资本家有消极行动,有的甚至弃厂去港。海龙、大信、晋丰三厂资方,分别将厂售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后勤部、江西赣县人民造纸厂、江苏镇江大东造纸厂;工人以自觉减薪,部分暂时遣散,整修车间改装设备等积极行动,协助资方共渡难关。
6月电力好转,生产趋向正常。下半年起人民政府对各厂进行加工订货,造纸行业产品遂有更新换代的条件,扭转解放前以生产连史、毛边、海月等纸为主的局面,1950年老品种仅占年总产量的4%,增产道林、白报纸、牛皮纸等品种,大明造纸打字纸,中国水泥公司造纸部水泥袋纸均试制成功。
1950年全年盈余500亿元(旧版人民币)。1家专以制造商品浆的友联木浆厂开业,职工43人,日产机械木浆1吨。1951年纸及纸板产量5.25万吨,为1949年的2倍半。盈余极丰,利润率为33.70%,有的厂利润已经相当其资产总值,称为“难忘的1951年”。与此同时,造纸行业中陆续出现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1950年2月三野后勤部以24亿元(旧版人民币)购买老海龙纸厂,经过短期整修于4月运转生产,定名勤丰造纸厂,为部队用纸服务,此为上海造纸工业中第一家公有制企业。年底,中国版纸公司实行军事管制。
1951年3月,天章造纸股份有限公司,积欠客户款为数甚巨,无力清偿,总经理刘季涵与债权人,人民印刷厂、解放日报社等6个单位取得协议,将东厂作抵人民币300亿元,除抵偿订货欠款外,余10亿元作为私股投资,占全部股份360亿元之2.78%,双方签订草约,改组为公私合营利华造纸厂,由华东工业部于3月10日派员接办。
1952年10月天丰造纸厂没收反革命分子股份后成为公私合营。造纸工业的公有制成分逐步扩大。1951年,国家行政机构采取措施,缓和上海纸张紧张情况,打击纸商投机外流的行为,对私营造纸厂第四季度生产作了安排。
新闻纸全部由中百订货,新闻纸以外的薄纸,中百订购70%,其余30%由纸厂在纸交易所自销,黄板纸全部由中百包销。对于30%的自销部分,亦由纸交易所掌握分配给“专业彩印业、铅印业、文教用品业、纸盒业、卷烟业”等6个用纸行业。自销虽然仍旧存在,但是已经在国家控制之下进行分配。政府安排任务,已从加工订货发展到初步包下来的阶段。私营纸厂的生产开始纳入国家计划轨道。
1952年3月“五反”运动开展,7、8月定案,核定私营造纸厂30户违法所得应退金额为550万元,占全市私营工业退财总额的3.36%。“五反”后,订货检查加强,资本家认识到不改变生产关系企业经营难以完善。
1953年,中和等15家造纸厂联名申请公私合营。1954年产品由商业部门全面包销。1954年1月5日江南纸厂与益中纸厂合并,并批准为公私合营。4月1日宏文纸厂批准公私合营。接着中泥、大明、中和、华丽等厂先后批准公私合营。由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局领导。
10月25日上海造纸工业公司成立,确定为一级管理机构,领导勤丰、中版、利华、天丰4家公营纸厂。翌年5月21日市二轻局将江南总厂、分厂、宏文、中和、大明、华丽等6家纸厂移交上海造纸工业公司领导。
10月1日其余24家私营纸厂经政府批准成批实行公私合营。采取单独合营为主,合并合营为辅两种形式。职工在百人以上,管理机构较齐全者单独合营,有海龙、光中、国丰、合众、上海、宝山、大沣、中国、天章、大中华等10厂,职工在百人以下的小厂,有大公、永安等14家,并为6个单位。建中造纸厂机器修理部并入大明纸厂修造部,成立独立经营的建明机器修配厂。
上海私营造纸厂经济类型转变概况表
☟☟☟
厂名 |
原厂名 |
批准日期 |
转变日期 |
转变方式 |
转变类型 |
职工人数 |
首任公方代表 |
委派机关 |
附注 |
勤丰造纸厂 |
海龙造纸厂 |
1950.2 |
1950.4 |
收购 |
国营 |
130 |
陶茂林 |
三野后勤部 |
1952.4从部队移交地方,由华东工业部领导 |
中国版纸公司 |
|
1950.12 |
1950.12.30 |
军管 |
|
|
马明 |
|
|
利华造纸厂 |
天章东厂 |
|
1951.3 |
以资产抵负债 |
公营 |
|
马明 |
华东工业部 |
1957.1.转为国营 |
天丰造纸厂 |
|
1952.10 |
1952.10 |
没收反革命股份 |
公私合营 |
|
韦明 |
华东工业部 |
|
江南造纸厂 |
|
1954.1.5 |
1954.2.1 |
个别合营 |
公私合营 |
580 |
佘坤容 |
中共普陀区委 |
带益中纸厂合并合营 |
宏文造纸厂 |
|
1954.4.1 |
1954.7.1 |
个别合营 |
公私合营 |
300 |
孙五美 |
中共徐汇区委 |
|
中国水泥厂造纸部 |
|
1954.5.22 |
1954.6.1 |
个别合营 |
公私合营 |
143 |
刘月林 |
江苏南京委派 |
|
中和造纸厂 |
|
1954.8.7 |
1954.11.1 |
个别合营 |
公私合营 |
204 |
谭宝泉 |
上海市轻工业局 |
|
大明造纸厂 |
中华制纸一厂、二厂 |
1954.8.7 |
1954.11.1 |
个别合营 |
公私合营 |
305 |
李学源 |
江宁区委 |
|
华丽钢版 纸厂 |
|
1954.8.7 |
1954.11.1 |
个别合营 |
公私合营 |
173 |
秦奇松 |
上海市轻工业局 |
1955年全业合营时并入益华、竟成两厂 |
海龙造纸厂 |
(由华章纸厂改名)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67 |
吉茂华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光中造纸厂 |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40 |
严文勇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合众造纸 厂 |
(永安第一造纸厂)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52 |
李法卿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上海造纸厂 |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31 |
张锦良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大洋造纸厂 |
|
1955.7.11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58 |
李瑞坤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宝山造纸厂 |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76 |
吴健源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天章造纸厂 |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437 |
李激青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中国造纸厂 |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94 |
陈国珊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大中华造纸厂 |
|
1955.7.12 |
1956.10.1 |
全业合营时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499 |
李斌 |
北郊区委 |
|
国丰造纸厂 |
|
1955.7.12 |
1955.10.1 |
全业合营 单独合营 |
公私合营 |
108 |
陈炎生 |
上海造纸工业公司 |
|
万利造纸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