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东:把脉当前印刷行业的四重变化
在全球性经济形势迟迟不见好转的大背景下,印刷将面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环保的高要求,包装由奢入简,业务更多地向规模化企业流动的重重压力。
作为印刷人,行业的未来怎样?在此,笔者也愿意抛出自己的看法,引发众人的思考。从大处着眼,近段时间印刷业至少有以下四重变化:
变化之一:顺应“去产能”要求,选择收缩或退出。
波浪型前进、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一阵奔跑之后需要息脚,重聚能量,因此,不能期望印刷业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后依然高速向前,刚公布的2015年上海市印刷产值掉头向下应该是市场的真实反映。何况互联网的发展引发了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对内容印刷业的冲击很大,2015年的报纸印量较之2011年下滑了三成有余,为此,企业需要调整布局,转型升级。
试看一段时间来在行业内已经出现的变化:
也就在近几个月,利丰雅高深圳公司关了,上海的秋雨公司关了,连近年来产值一直雄踞国内老大地位的美国当纳利公司也关闭了她的北京工厂。如果说,上述公司都还属于书刊与商业印刷企业,那又有消息说:光是2016年前4个月广东已有24家包装印刷企业被法院、工商局等权威部门公告“失联”。如果说,那是企业主动选择“去产能”金融危机,那上海市通过2016年印刷许可证核检,不就消失了占比达到3.8%的168家公司?那就是被动的“去产能”。毫不客气地说,现存的十万家印刷企业中还不乏部分僵尸企业。
我们不是总抱怨成本上升、工价下降、企业获利能力减弱吗?究其根源,产能大于市场需求是本质,只要这一局面得不到改观,印刷工价也就不可能上升,因为总会有印刷企业为了生存以低价获取业务。唯有通过“去产能”,实现了产能与需求间的重新平衡,才有可能推动印刷工价重回合理轨道。可以肯定的说,印刷的“去产能”趋势还将进一步得到延续,直到赢得新一轮的供求平衡。
变化之二:顺应“供应侧”改革要求,拓展产业链。
顺势是企业能够盈利的基本前提,供过于求的市场除了“去产能”还要求企业必须重视“供应侧”改革,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拓展企业的产业链。有着资金底气的上市公司也就是在近段时期频放大招,为行业树立了榜样。深圳的美盈森集团宣布将投资34.68亿元打造5个包装新项目;厦门的合兴包装则以6.25亿收购“国际纸业”旗下的14家地处大陆与4家地处东南亚的瓦楞纸箱生产基地。这些举措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巩固企业在包装领域的领先者地位。
天津长荣出资收购海德堡斯诺伐克印后企业,联想到在这之前她们已经收购了海德堡的印后部分,由李莉挂帅的长荣意在成为国际印后产业佼佼者的想法昭然若揭。当然,长荣的产业链延伸还不止于此,还在上市之初,以印后设备制造为主业的长荣便通过注资贵联等方式昂首进入获利能力最强的烟包印刷领域,按照2015年年报,印刷产值已经占到该公司当年11.11亿总营收的49.44%,把长荣归入印刷板块真还不是笑话。
至于奥瑞金出资收中粮包装27%的股权,界龙出资6.3亿收购国内票据印刷巨擘伊诺尔,姚记扑克宣布走“大娱乐大健康”的道路都是着眼于战略布局,也绝非小打小闹。
上述这些举措的成败如何尚有待观察,考验的是决策者的市场判断与运行团队的执行能力,但敢于突破就值得肯定。
对中小印刷企业而言厂商信息,当然很难像上市公司一样具备做大动作的实力,但根据市场需要,以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补缺者作为自己的调整方向则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
变化之三:“去印刷化”,让企业更具活力。
现今的印刷真有点今非昔比,改革开放起步后的前几十年,流传的说法是:“印刷机、印钞机”,豪情满怀,现在则有点唯恐避之不及。
2013年雅昌印刷集团更名为雅昌文化集团;2014年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公司;今年4月,劲嘉彩印集团也接着跟进,去掉了“彩印”字眼,更名为深圳劲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们当然不能把“去印刷化”单纯看作是为了避嫌,更大的目的还是在于拓宽视野,在更大的平台上做事,让企业更具活力。劲嘉更名后就有意“把‘大健康’作为第二主业”,意在“形成‘大包装+大健康’并驾齐驱的局面”。按照他们的规划,时至2020年,在90亿的年营收中健康产业贡献的营收要占到十个百分点高宝,达到9个亿。
必须指出的是,让企业傍上科技、文化、软件等高大上的名字可能并不难,但要让企业发生质变就绝非一朝一夕,也非只要有领导的决心即可,更重要的是从领导到员工的思想要变,团队的构成要变,要摆脱已经习惯了的传统老路,顺应形势发展,披襟斩棘地走出一条新路,这需要企业更名后持续不断地努力。
变化之四:以数字印刷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步伐在加快。
这几年虽然数字印刷在国内印刷总产值中的比重始终不够耀眼,有点不温不火。2015年上海公布的数字印刷产值甚至连续两年呈现下降态势,2014年从上年的7.6亿元降至7亿元,在印刷总量中的占比由0.93%下滑至0.84%;2015年数字印刷的产值更是降至6.7亿元,占比相应地跌至0.82%。
鉴于数字印刷更多的是与其他印刷工艺组织混合生产,如票据和标签就是柔印(或胶印)与数字印刷相结合的混合印刷,很难说上述数据已经涵盖了全部的数字印刷产值。因为早在2012年英国派诺(PARI)咨询公司给出的数据,说是根据他们的判断,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印刷占比已经达到14%(在2012年的德鲁巴印刷展上,兰达给出的数据是2%),现在时间又过去了四年,我们反倒是1个百分点都不到?
必须承认的是: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一定程度上导致数字图文打印量的减少,电子发票的出现也减少了票据的印刷量。但数字印刷凭借其不懈的努力进入更多生产领域的步伐十分坚挺。数字印刷在标签领域的应用发展得很快;短版图书采用数字印刷在江苏凤凰的引领下在出版系统内响应热烈;包装印刷引进数字设备的步伐在加快,尽管目前主要还处于试应用阶段;数字喷墨应用于家纺也在增长;家装领域应用数字印刷打印墙纸、瓷砖、背景墙也已为更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与采用。如果数字印刷的性价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相信数字印刷的扩张速度也会更快。
当然,至今为止如何让满足个性需求的零星订单成为符合工业化要求的批量生产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这影响着数字印刷业获取属于自己的利润,也影响着行业的扩张速度。
其实数字印刷发展所代表的是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印刷领域的运用,现在的印刷市场已经更多地注意到出奇出新,更多地注重像ERP、CIP3等软件在生产中的应用,更多地注重让消费者体验标准及认证,与时俱进能为印刷发展带来新机遇。
有语云:只有不好的企业,没有不好的行业。发表于本期的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的调查报告证明,即便是在相对困难的条件下,不少企业的运营状况依然不错,对未来的规划井然有序,值得借鉴。可以说:尽管环境艰难,压力巨大,但企业的未来之路在自己的脚下,这里靠的是管理者“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发展与变化机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