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毕业季,“世界工厂”东莞各企业的生产线上,迎来了一批刚毕业的大学生一线工人。在电子通信、智能制造、自动化、五金塑胶等制造领域,多了这群青春的身影。
近年来,在东莞向先进制造业挺进的过程中,智能化改造、新兴生产工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随之出现了大学毕业生走进工厂做起一线工人的现象。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深入多个制造企业,走近这些大学生产业工人,了解他们和东莞智造擦出的新火花。
在东莞倍增试点企业德尔能800多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车间里,工人屈指可数,只见机械手在上下翻转,从上料到将数千颗电芯放入输送链生产线,都由它们一力完成。操纵这些机械手的产业工人的是一群本科或者专科毕业的大学生。
“我们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线上的50多名一线工人,都是90后的大学生。”德尔能公共事业部总监辛创自豪地说。
在明亮宽敞洁净的车间里,产业工人黄孟华盯了一阵子电脑操控屏幕后,起身走到机械手矩阵中,检查运行轨迹。黄孟华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他刚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由于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在德尔能学习一个月后,他能够独立操作这条自动化设备生产线了,他说自己“对机器有了像同事一样的感情”。
这条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完全无尘无噪音,记者与黄孟华在机器边交流无需提高音量。“我刚来的时候,这条生产线还没上马,车间甚至连电都还没通。”黄孟华说,“自动化、新能源汽车一定是将来的趋势,我觉得这份工作充满潜力和希望。”
在黄孟华操作的这条自动化生产线的另一头,是新能源汽车的另一类电池——软包电池包的组装生产线。扫码、测电阻电压、将原材料和小元件放入料盒……戴着塑料工帽、穿着白色的工服、褐色的工鞋……软包电池包生产线旁,23岁的羊少光一副专业的工人形象,已经褪去大学生的青涩。
“我的同班同学近80%都在一线生产线工作。”今年6月底,从肇庆学院机器制造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的羊少光加入德尔能,在四五个岗位历练后,由于工作出色,上周被晋升为拉长,管理该生产线上十余个大学生工人,还带起了几个徒弟。德尔能对新入职的大学生采取了学院式管理,羊少光担任“学生会主席”,负责组织大家周末的业务活动。
走进虎彩印艺数码印刷车间,季福阳点击了数码印刷机的按钮,一卷卷白纸就被吞进机器里,几分钟以后,色彩斑斓的照片如列队一般从机器口“输出”。随后,季福阳拿起输出的照片仔细比对生产工艺单的规格,对比无误后,将工艺单和照片夹在一起,如此反复。在这个车间里,像季福阳这样在一线岗位工作的大学生就有十余个。
90后的季福阳在2014年3月从深圳职业学院毕业后到东莞工作,在倍增试点企业虎彩印艺数码印刷部印刷机操作、机器设备维修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季福阳说:“随着近年来业务发展剧增,对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从数码印刷部门来看,从2014年只有几个人增加到如今的100余人,其中超20%有大学学历。”
提升工艺流程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嗡、刷、咔嚓……”在虎彩印艺的生产车间里,季福阳拿起一张印有《公共伦理学》字样、底色是黄色的书页说道:“这是印刷的书刊半成品,接着切割出来,经过封装,最后的成品便是书的封面。”
季福阳讲起一个细节,因为“活用”了大学的专业知识,他化解了生产中的一个技术问题,为企业挽回了数千元损失。“那次车间在印刷个性化书刊封面的时候,团队成员对比发现前后两批次产品的颜色不对应。”正当大家在商讨如何应对的时候,季福阳想到了大学期间学到的色彩学,率先提出解决方案,在半个小时之内重新调整了色系和机器,返工该书刊封面,挽回了500张纸的损失。
季福阳的专业和勤勉有了收获。就在上周,他在100多人中脱颖而出,从“数码印刷机机长”晋升为“公共生产线线长”,管理一条20余人的生产线。
在料盒间标准化排序,在排好顺序的料盒里,可以实现一次性迅速放上原材料和小元器件……这是羊少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改善工艺的“法子”。他还和新同事一起向公司工程师提出,对汽车新能源电池VNS板组装的流程进行了改良,将安装电线的工序独立出来,既避免了之前混装杂乱的现象,还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大学期间,自己就喜欢思考,爱琢磨一些事情,没想到可以运用到实际的一线生产中来。”羊少光说。
大学生热衷于从事制造业,甚至到工厂当一线工人,这听上去是件新鲜事,其实与东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今年一季度,东莞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7.3%和19.2%,领先于广东平均水平,包括产业工人在内的人才集聚,已成引领东莞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的强劲动力。
“以一个新能源电池来说,有15个电路板,外观都差不多,不懂电路图的根本无从下手。”德尔能公共事业部总监辛创认为,随着企业的升级发展,车间不再需要繁重的重复劳动,而对机械自动化、专业测控等环节的要求比以往高了很多。“对于没有基础理论知识储备的普通工人来说,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培训才能完成。这些大学生有专业知识,还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对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制造业企业借道生产线储备人才
在劲胜精密的监测车间里,一只六轴机器手抓到零配件,快速地放在生产线后,随着传动带输送到下一个环节……这个简单的“抓取”动作,是李勇军花了近一个月时间,写了10000行命令的“心血”,也是李勇军从一线流水工人转型至工程师的首个作品,这距离李勇军从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毕业已有六年时间。当机器手成功完成这个动作的时候,这名85后的小伙子兴奋得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劲胜精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推进,以及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发展,企业需要的是一些能熟练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一方面企业从外面招聘高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会招聘大量的大学生作为企业人才储备,让他们在一线车间熟悉各个工序,同时建立劲胜大学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促使其发展成为高技能人才。
倍增试点企业、上市企业银禧科技在培育工人大学生方面与劲胜精密如出一辙。企业董秘郑桂华说,每年企业都会招一大批大学生,招进来以后,下放到生产车间,锻炼一段时间,让他们熟练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培育一段时间后,企业按照其优势,分派到相关岗位。
辛创也表示:“现在德尔能一线的大学生虽然职务是工人,但公司都是按照工程师的规划和标准培养的。”
去年11月底,广西大学与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虎彩印艺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就业基地等。企业副总裁张曦表示,一直以来,虎彩印艺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的工作思路,把企业的发展与高校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把大学生在虎彩印艺的学习和未来适用的岗位结合起来,建设合理的人才梯队。
“我每年都要参加10次培训,完成12个学分。”虎彩印艺还设立了员工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被评为优秀的产业工人不仅可获得可观的薪水,在住房、买车、旅游方面都给予一定的补贴。
季福阳进入虎彩印艺三年以来,年薪实现“三级跳”,升为线长之后,他的年薪接近10万元。“对于这个薪酬水平,我还是挺满意的。未来,希望在此基础上,在数量印刷领域中深耕下去,往机器维修工程师或者管理工程师的目标拓进。”
业内人士指出,从目前来看,“国际制造名城”的建设需要大批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群体的支撑。然而,东莞市目前的高技能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还远不足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人需求,培育大学生产业工人是一条可行性的路径。
为帮助企业留住人才,东莞相继出台《东莞市技师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东莞市“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骨干人才资助实施细则》(简称“人才倍增政策”)等人才政策,对技术性的人才给予相关补贴。其中“人才倍增政策”指出,计划3年倍增企业,完成当年收入增长要求的,在足额分配人员指标基础上,享有不多于50%的奖励指标。
专家观点
东莞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陈亮:
完善政策
引导大学生
进入生产一线
纵观这几年,珠三角一线工人净流出严重,很多制造型企业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相对而言,高校的大学生颇有供过于求的现象,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失衡,因此高校大学生到工厂一线岗位工作也是市场调节的结果。
他认为,随着东莞机器换人的推进,需要大量的技能型的人才支撑,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视野相对开阔,对改进生产工艺和提升效率无疑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建议,东莞不断完善引进大学生、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政策,引导大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岗位工作,为更多制造型企业储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