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正是包装行业开启金九银十的时候,却出现了4000块招不到一个普工的情况。珠三角地区包装印刷企业普工薪资直逼甚至部分超过白领阶层,但依旧遇到用工荒、流失率大的问题。
包装印刷厂“招普工”,已经从春节后的常规事项演变成了全年的常规事项。各工业园区以及农民工聚集的“城中村”到处都张贴着招聘广告,各大人才市场更是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奇招加入到这场“抢人大战”中去,“高底薪加班少”、“五险一金”、“空调房无尘车间”、“年假旅游”等丰厚待遇尽出,仍收效甚微,少有企业满载而归。
中国的包装印刷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用工荒来临,人口红利用尽,人工成本持续增加,大企业被迫转型承受代价,小企业面临淘汰。中国的包装印刷业也正在经历阵痛。
失衡的人口结构
根据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预测,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富裕人群闲暇追求倾向的增强,以及低龄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或劳动参与率也呈现越来越显著的下降趋势。
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增长速度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劳动力供给发生变化。在“2016年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年会”上,专家发布统计结果:2016年—2020年,中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率估计为-0.9%,近5年来累计减少的数量约为2000万,2050年劳动总人口或降到7亿左右。
劳动力人员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80和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务工群体中的比例加大,在2011年时,新生代农民工就占总外出务工人员的60%,高达1亿人,而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例为75%。2017年,在珠三角的家具工厂中,80后、90后占据绝大部分。
东西部发展差距减小,农民工群体选择了“还乡”。
一个事实是,随着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薪资待遇与沿海地区差距缩小,惠农政策显成效,“家乡”发出了橄榄枝;另一个被忽略的事实是,在工厂的农民工大多数被“圈养”,生活、工作单一,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工厂”孤岛吞噬着大多数人的活力。在城市、工厂得不到归属感、安全感的农民工群体选择了“还乡”。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些原来中国制造集中的家具、服装鞋帽,甚至电子产品,在美国已经很难看到 made in China 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马来西亚,印度,印尼,泰国还有越南制造,耐克的工厂已经在越南了。数据表明,2006 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工资已经翻了一倍还多。 2014 年,大陆的平均名义月薪为 685 美元,越南、菲律宾和泰国分别为 212 美元、216 美元和 408 美元。我们固有的劳动力的红利正在消失,低廉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终结,用工者和打工者在价格上已经越来越难成交,这种趋势正在变得尖锐化。
用工荒,人工成本压力大,整个产业升级之下,包装印刷厂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走向自动化、“机器代人”、专业化的方向,然而每一步都需要“刮骨疗伤”之痛。机器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但机械化成本之高不是一般企业能承受的,一条生产线动辄百万元,相比之下人工还是较为划算。然而,近年来包装印刷制造行业开始呈现小批量化,机器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一方面,包装印刷企业在人工成本上不断增加开支,目前,人工成本已占包装成品总成本25%之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另一方面,机械化生产又不是当前包装印刷企业解决难题首选,越来越多的包装印刷企业在摸索人工和机械化作业的最佳平衡点。
而“用工荒”只会愈演愈烈,所有的包装厂都必须承受这一难以承受之痛,最终的结果将是:一小部分龙头企业升级了,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跟不上脚步被抛弃了,随着时间的逝去,他们中的绝大部分终将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