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长三角地区的包装 制造骨干企业和包装服务的首创企业。最近几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温州的包装产业集群,坚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初步探索出一条从制造向服务转型的路子。现将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原为新瓯工艺纸品厂, 2005年4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晋升为无区域企业,更名为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占地70余亩的东经工业园区,现有员工500多人。从2006年开始进行从制造向服务转型,到2008年成功地构建了基于包装产业集群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CPS)加供应链的新型商业模式,为温州纸包装行业龙头企业,是长三角纸包装知名企业,国内CPS业务领先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2.19亿元,利税1126万元,今年1-4月份,实现销售6107万元,利税321万元。
东经目前拥有三条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和系列后道设备;配备了全套瓦楞纸箱、纸张检测设备;建立了承担着温州内外销瓦楞纸箱的检测工作的“纸制品检测中心”;成立了国内唯一的“中包技术研发推广中心”;与多家大专院校合作建立了获得省科技厅审批通过的“东经包装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建立了“浙江省纸包装行业技术中心”;被列为“浙江省纸包装制造基地”。
最近几年来,我们坚持技术创新,先后开发出九项独有技术:三防(防霉、防虫、防潮)多功能瓦楞纸箱、瓦楞纸板在线对瓦楞原纸的增强技术、瓦楞纸板芯纸在线喷涂增强技术、抗水保湿瓦楞纸板包装技术、代木包装-----复合增强型腔式瓦楞纸箱、杨梅储运保鲜包装技术、RFID智能无限防伪技术在包装及物流配送上的应用开发等。同时获得了水果非冷藏运输保鲜包装方法、具有防伪功能的瓦楞纸箱等六项专利,保持在国内瓦楞纸箱行业里面相对领先的技术创新优势。
东经近年来致力于纸箱行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倡导降低包装用户综合成本的“精益包装管理”理念,率先开展CPS业务,成功开发了为建设包装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的具有开创性的基于“预定经济-能力延迟整合”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开展了解决方案组织化生产的“知识生产管理”系统的早期研究工作,,为打造包装供应链管理网络平台商业模式准备了良好的条件。我们渴望为纸箱行业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些软科学课题的研究,为东经赢得了一定的管理创新优势。
东经坚持科学发展观,坚信即便是落后的生产力,只要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也一定会在生产方式上找到突破,达到甚至超过先进生产力的产出水平,东经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尤其是从2006年来,伴随转型的步伐,我们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整合行业资源、最大程度消除行业浪费为价值追求,紧锣密鼓地在管理信息化、装备信息化以及产品信息化方面进行有秩序的突破。
二、东经两化融合工作情况
东经有20人的专兼职信息化队伍,公司设总裁亲自领导的信息化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兼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的运营中心负责,有规范的管理制度。2007-2008已经在信息化领域投入了400多万元。
东经基于行业和区域的基本认识,最近几年在两化融合工作方面做了许多思考与探索,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东经两化融合工作的基础前提与架构设计
前面我们汇报过,东经进行了在同类企业里面相对超前的软科学研究,以这些研究成果为基础,确定业务转型的基本路径,并形成了两化融合的架构设计。我们软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就是“精益包装管理”。
“精益包装管理”认为,包装用户企业整个包装链中存在7种浪费,“精益包装管理”的目的就是尽力消除这7种浪费,让客户不再花费这些本来不应该花费,却在不知不觉中花费了的钱。 这7种浪费分别是:(1)过度包装浪费;(2)对内装产品保护不足带来的残次品浪费;(3)不必要的包装库存量浪费;(4)不适当的包装作业过程浪费;(5)运输过程中因包装材料选择、包装设计、包装组合不合理造成的非优化浪费;(6)仓储过程因包装设计不合理带来的浪费;(7)销售过程中因包装不合理带来的浪费。 它们耗费资源但却没有产生价值。
“精益包装管理”将包装视为包装用户企业的一种能力要素,“精益包装管理”系统中的供应链(信息化供应链管理平台)就是为包装用户适时、适量的供应适用的包装材料。客户什么时候需要包装,就什么时候提供;客户需要多少,就提供多少;使客户在包装上的每一分钱的投入都是有目的、有价值的,既避免了浪费,又提高了效率。
我们认为精益包装管理,是尚待各行各业各类企业去发掘的利润源泉。精益包装管理应该如同企业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一样,成为企业一种必不可少的专业性管理项目。
基于这样的成果,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其实就是“一般生产力+信息化+标准化”。将两化融合的价值锁定在支持企业从制造向服务转型,支持为未来的业务体系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与供应链服务。未来业务的架构设计如下图所示:
(二)CPS&SCM管理信息化应用情况
继 2008年9 月 1 日 CPS&SCM信息化项目纸板业务成功上线后,同年10月13日,纸箱业务也宣告成功上线,这标志着东经CPS&SCM 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全面上线运用。至此,东经也正式开始了新的信息化时代。
1994年起 , 东经通过不断推进管理创新,加快技术进步,企业经济效益连年保持跨越式增长。2003年以来,东经在主要生产、业务部门初步尝试了企业信息化管理,但随着企业对管理水平提出的更高要求,原有的管理系统功能不齐全、信息涵盖面狭窄等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转型的任务进入议事日程之后。2005 年,我们确定了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 2006年开始了基于业务转型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进程。这个系统包含了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计划统筹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商业智能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等业务环节。
(图二 订单项目化的生产任务编排系统界面截图)
它创造性地引入虚拟产品构造理念,以和谐生产方式为指导思想,历经 30 多个月的努力,初步实现了需求结构化,产品虚拟化,计划关系化,资源能力化,订单项目化,为公司的彻底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 年完成 CPS 业务、能力、管控、知识、平台等五个类别的 24 个子项目,下半年还将最大程度地依托信息系统,推进公司走出去的宏伟目标实现。
(三)纸箱后道生产设备的装备信息化及其与管理信息化融合应用的情况
事实上纸包装行业的装备信息化程度并不低,但是主要体现在瓦楞纸板生产线上,在后道的加工设备上,装备信息化的成本很高,为许多纸箱企业设置了门槛。
东经根据精益包装管理的基本思想,将装备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进行高度结合。在生产车间,一个具体水印机台的操作人员,直观地看到在未来的3个小时内有什么任务,给予支持的物料是否抵达,已经完工的产品在下一工序反应如何。等等。
将管理信息系统与装备的工业参数监测系统对接,这个实践,我们正在进行。装备的控制系统暂时不与管理信息系统对接,只从支持角度将管理系统中的任务参数(如完工时间、上道交付时间、输出物要求等)、图纸、工艺说明等同步到工作界面上,同时将装备中的各种状态数据、流程数据同步到工作界面中,提供有效的作业支持。如产品计数、压力、温度、模具参数、电压参数等等,并给予阈值警示。
基于这样的支持系统,作业人员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协同秩序与具体的作业支持。组织的价值链也就在最微观的地方得到了统一。
装备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和谐,为装备赋予生命,将许多“落后”生产力发挥出先进生产力一样的能量来。
(四)RFID纸箱与产品信息化
RFID包装防伪是当前国际的新兴项目, RFID识别的便利性与唯一性,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由于世界上90%以上的商品采用瓦楞纸箱进行包装,如果采用RFID来武装瓦楞纸箱,使得纸箱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易于被监控和盘点,同时又具有防伪和防止串货等功能。这又将是包装领域的一场革命。东经作为国内知名的纸包装行业,率先在瓦楞纸箱上引进了RFID技术。
2007年我们设计研发无线射频技术在瓦楞纸箱上的应用。 顺利完成“智能无线防伪技术在包装及物流配送上的应用开发”的验收。该项目将智能RFID防伪技术应用于纸箱包装中,开发了RFID无线防伪瓦楞包装纸箱,并配套开发了相应的后台管理软件,实现了产品包装信息加密、物流快速跟踪与监控等功能。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为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这个信息化产品只会在更大的生态系统里面发挥作用。从2010年开始,我们将在广大的CPS客户中进行有秩序的推广工作。
(五)东经两化融合的初步绩效
目前两化融合工作还处于投入期,但是其经济效益已经凸显,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已经具体呈现。
(1) 原纸库存水平下降60%,节约流动资金2000多万元;
(2) 现场生产作业计划执行率,提高23%,达到96.5%;
(3) 订单履行周期由平均58小时下降到平均42小时;
(4) 帮助生产效率提升,日用电量减少4.5%,锅炉用煤减少12%;
(5) 远程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尤其对远程生产现场的支持保证了整体运行质量;
(6) 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了第一阶段的转型,就是内部供应链完成建设,管理模式具备可以复制到外部供应链的条件。
三、经验和体会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基层创新,矢力在一个企业内部打通管理信息化、装备信息化和产品信息化的边界,促进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然后再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寻求更大的融合。
工业领域的信息化基本上有三个层面:管理信息化、装备信息化、产品信息化。两化融合的特别诉求其实就在管理信息化与装备信息化的融合上。如上所说,长期以来两者以各自的逻辑在发展,虽然装备的信息化兼有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特点,但是它仅仅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浅层次,我们更需要将对现场的各种支持有序地通过对装备工作的支持。
(二)两化融合将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生产方式。
现代生产方式必须演化为“网络联结生产信息系统”才能实现和谐生产,基于和谐生产的经济基础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具体的和谐生产如同动车组所以能够把自带动力的车厢结合起来,实现“步调一致”,是因为动车组有一个网络控制系统,使自带动力车厢互相联结,构成控制与通信网络,相互协作实现对整列车的控制。同时这个一致的动力是为一个或者一组确定的需求而付出。生产关系的改善或者是革命可以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可以解放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变革是最直接的最和谐的最低成本地解放生产力的路径。
为此我们认为两化融合存在着包含三个波次的发展路径:
(三)在互联网环境下,能力单元将不在被局限于一个企业的内部,将在网络中呈现出的独特的社会特性。
能力单元,无任是物质生产倾向的,还是知识生产倾向的,大约都可以分解为以下这些要素:人员、设备、物料、工艺方法、能源动力、外部环境等等。此分离的目的不是对它们进行更精细的管理,而是让它们拥有在更大的供应链上获得复用机会的可能,将这些要素从一个具象的能力单元中解放出来,从私有资源演化为公共资源,以资源的最大程度的复用,几何级地减少浪费。好比大学图书馆社会化的效应一样。
四、主要困难和问题
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问题以及整合社会环境的协同问题。由于纸包装行业的基础比较弱,人才尤其是高端的管理人才奇缺,一些带有探索性质的管理课题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找到答案,使工作推进具有很高的风险,而且这些风险由一个单体企业承担。这些只能通过今后的积累去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打算--将两化融合的重心由供应链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客户需求满足过程的主场。
基于精益包装管理的基本诉求,我们计划在2009-2010年度,重点在客户服务这个领域在这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也就是将两化融合的主场由供应链的生产现场转移到客户需求满足过程的主场。
(一)订单履行过程
订单履行过程一般包括采购订单集中下达、分批收货指令下达、包装物进库管理、结算,依据生成、包装物领用管理等环节。这个过程在供应链管理者那里有一个完全平行的路径。
(二)包装专业支持体系
客户的各个有关角色与岗位都可以实时地透过这个体系获得作业支持与业务之沟通。将系统演化为客户与包装有关工作人员的自然的工作支持平台,这个平台是活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而不需要通过组织边界的商务程序去获得支持。让包装服务可以迅速地进入到客户价值链的核心。
(三)需求端点设计
所谓需求端点设计,就是在借助包装供应网络系统的强大后台力量,在客户新产品处于概念设计阶段时就开始发散智慧,对配套的包装物本身乃至包装物未来的供应体系进行虚拟设计。这些设计是基于消费者需求而展开的,然后“倒逼”到供应链的最上游。这对于包装用户的需求满足过程来说,增加了丰富的可靠性因素。
产品配置:根据服务团队与包装用户确定的整合方案与技术方案,确定具体单一产品的包装物构件与组件,形成“套装产品”和“单一产品”的具体工艺参数,从供应网络中搜寻最合适的加工能力单元,进行关系预置。
订单履行:将行业包装用户的周期性采购单以及临时采购单进行生产订单、采购订单、运输订单与结算清单的转化。提供灵活的调度功能、订单履行过程查询功能,实时了解订单履行的各个环节并能根据预授权进行执行干预。
灵动配送:根据用户实际的配送需求,随时对配送信息进行修订,即时变更配送指令。透过GPS综合运力调度系统以及用户生产基地附近的仓储体系,支持2小时以下的特别配送任务,配送覆盖订单履行的全过程。
实时咨询:逐步向包装用户内部供应链、作业系统的各个环节开放咨询端口,支持用户的市场、销售、采购、设计、财务、生产、仓储、内部物流、企业管理等部门、岗位对包装相关问题进行实时咨询、投诉与处置。
同步研发:这是CPS专职服务团队与用户的新产品研发项目组织的同步工作平台,从包装与产品的关联服务,包装方案的适应性、包装材料的成本控制、可采购、可加工性,组合包装物(“套装产品”)在精益包装供应网络中的有效供应体系设计等方面提供实时支持。
六、对推进包装行业“两化融合”工作的主要政策措施建议
(一) 在包装领域加快数据标准化的步伐,加快建设全行业的基于IT与互联网的数据标准体系。包括包装机械的性能描述字段标准、包装生产工艺字段标准、包装生产企业基础管理字段标准、包装用户需求描述字段标准等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行业内特别是行业间的巨大IT资源浪费。
(二) 促进包装机械的数据传感与控制系统模块的标准化。在包装行业,两化融合,装备信息化是重要基础和载体,强化传感系统,增加现场决策的受控程度。
(三) 加快包装行业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在全国选择包装产业集群特点比较显著的地方,结合当地其他行业的发展,构造出包装产业为其他产业进行渗透方式的高端服务模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