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印刷业专家预测--实现全面数字化亟需打通各环节

:2014-11-27 中国出版传媒报


不得不承认,印刷数字化有其自身优势。与传统印刷业繁琐、冗长的设计印刷过程相反的是数码快印操作简便、快速流畅。

拥有全球最长印刷纪录的媒体——Lloyd'sList(劳氏日报)从2013年12月20日正式停止纸质日报的印刷,进而全面进入数字化年代;大英百科不愿意像年老色衰的演员一样,试图挽留青春,而是果断终止印刷版,并进行全面改革,实现了收入、利润、员工、内容和影响力的全方位增长;2014年1月1日上海《新闻晚报》正式停刊;胶片时代的大佬——伊士曼-柯达公司,在重组后便转型成了“提供图文印刷技术和服务”的新公司,欲借数字印刷复活。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2013年我们见证了不少印刷媒体的衰退,看到了数字化的生命力,也体会到印刷媒体行业的编辑离职或转行的无奈。在已经到来的2014年,行业整合及全面数字化成大趋势,这一环节的实现和成功,需要打通印刷行业各个环节,互相配合。

据国外有关机构研发报告表明,全球数字印刷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即1995年增幅为1%,2000年为4%,2006年为16%,2010年为19%。数字的对比给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下,数码快印可以占据的中端市场还是空白,中端市场,服务面广泛商机无限。

我国印刷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三,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全面数字化的实现,缺少任何一环,都会出现问题。

政策出台为数字化提供保障。我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中国的印刷业应从绿色化、数字化、创意化等方面进行突破,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使我国从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取得重大进展,最终实现建设印刷强国的目标。政策的制度,为印刷行业未来的稳定性发展和投资,提供政策导向和支持。与此同时,原新闻出版总署于2011年1月11日印发的《数字印刷管理办法》,从2011年2月1日起施行。它将有助于我国印刷业的转型升级,规范数字印刷企业的经营活动,一批数字印刷企业将获“身份证”,名正言顺地开展各种数字印刷业务。

行业自身要深化改革,加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前几年企业寄希望于政府干预产业链中出现的经营性问题,希望政府设立行业准入门槛等,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与深化改革不相容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纸包装企业单靠一家企业面对市场是无奈的,只有融入经济社会,系统地确定自己企业的地位才能生存和发展。通过对于市场的研究与自身的准确定位,企业才能发挥优势,实现突围。

作为数字化链条中,处于上游开发位置的设备、器材供应商,在发展数字印刷中的配合与支持极为重要。许多设备、器材生产企业早已运筹帷幄,研制开发出相应的设备和器材,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提升性能和水平,供应市场。他们还以完善有序的营销体系和客户信息网络,满足印企的实际应用需求,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为印企拓展数字印刷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据统计,惠普Indigo数字印刷设备在标签和包装市场应用占比19%,仅次于占比42%的商业印刷和快印领域。”惠普Indigo/Inkjet数字印刷事业部中国区销售总经理冯汉荃在近日举行的第16届北京国际印刷信息交流大会上如是表示。

当然,作为数字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企业自身的创新与重视是数字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印刷企业要在拓展传统印刷的基础上,积极采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印刷流程,大力发展数字印刷,提高对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供给能力。第一,印刷企业要主动出击,对于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如加速发展计算机直接制版(CTP)技术,逐步淘汰传统的印前准备和制版系统;购买适宜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印刷机和相应的印后装订设备,实施数字印刷。第二,印刷企业要实施全面广义的数字印刷。即印刷工艺数字化,主要包括数字图文的采集、数字拼版、数字打样、数字印刷以及印前控制的印后加工;印刷内容数字化,主要包括适合网络传输和远程传输的数字印刷页面生成,建立数字印刷内容数据库,存储、查询、开发和再利用数字资源,为其他媒体的需求服务;印刷经营管理数字化,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印刷服务网,通过自动报价、网络接单、异地印刷、个性化服务、作业跟踪等,为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业界专家预测,当前和今后一个漫长的阶段,印刷市场的需求趋势是印刷产品品种多(多样化)、印量小(短版化)。对于此类产品需求,数字印刷可以顺利地实现1本起印或1张起印,印刷成本也大大低于传统印刷。数字印刷的短版成本低就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价格决定市场理论的体现。一面是旺盛的需求,一面是巨大增长的空间,印刷全面数字化被提上重要日程。而快速发展,则需要打通数字化中的各个环节,达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预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