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曾经闻名全国的民营眼镜制造企业,不幸遭遇了银行强行插入信贷和强行抽贷的虐待,结果不到三年时间,这家企业以负债15亿而破产,老板跑路美国。让我们来看看这段令人心塞的故事:
温州“眼镜大王”胡福林是温州最早“跑路”的知名企业家之一。作为胡福林的老师,周德文向记者讲述了胡福林的遭遇。
1980年代,胡福林在父亲开办的眼镜作坊里从学徒做起,学习眼镜生意,1993年一手创办温州信泰光学有限公司,即信泰集团前身,主要为国外客户贴牌生产。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信泰集团屹立不倒,成为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其自主品牌“海豚眼镜”畅销国内外,是温州首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眼镜品牌。
那时,称胡福林为“眼镜大王”一点儿也不为过。据报道,信泰集团拥有完整的眼镜生产链,从前期市场信息的收集与调研,到温州和深圳设计中心,100多人的专业设计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再经温州、深圳的生产基地生产、制造,最后销往世界各地,出口国际市场。
2008年,政府大力出台经济刺激政策,却打乱了信泰集团的发展步伐。一剂强心针,反而成了最毒的药。银行需要将贷款放出去,放贷成了各级银行必须完成的任务。从2009年起,银行找上门要给企业贷款。
浙江特灵轻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透露:“那时候如果企业不贷款,银行取消该企业以后贷款的资格,并说这个企业不会发展,给它几千万元、几个亿,它不会用,逼着企业贷款。企业没有担保能力,银行会千方百计地给它撮合互保,甚至帮企业撮合借高利贷。”
期间,银企贷款出现了企业联保、互保的普遍现象。即使没有贷款资格或不需要贷款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贷款。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曾对媒体透露,银行为了扩大房贷规模,允许企业之间互相担保贷款。
胡福林也不例外。他曾向周德文透露,过年好多温州的银行行长给他拜年送礼物,三天两头请吃饭,求着他贷款。他承认,银行大量的贷款直接促成其大量扩张性投资和进军新能源的计划。
当时,转型也是胡福林考虑的重点。1995年-2005年曾是眼镜行业最好的时光。在他看来,眼镜行业最好的年代已经过去。他在媒体采访中也承认自己那时完全被贪欲、狂傲控制了:“别人的企业规模都上百亿,自己的眼镜5个多亿,整个眼镜产业链也就10个亿。”对于温州传统制造业,政府也在呼吁转型升级,并给高新企业以政策倾斜。此时不转型,更待何时?
2008年底,胡福林与中硅科技合作投资光伏太阳能。信泰集团官网显示,光伏产品“预计2011年达到600兆瓦,年产能70亿人民币”。这笔用于光伏产品的投资中,据周德文透露,胡福林自有资金仅1亿,剩余5亿均是银行贷款。
然而,光伏产品一旦被炒热,便吸引了众多盲目投资。欧债危机加剧之后,光伏产品价格更是一路暴跌。再加上光伏行业回报周期较长,在最初几年并未给信泰集团新增营收。
但是,信泰集团在眼镜领域却依然保持利润增长。2010年,信泰集团的产值达2.7亿元。
胡福林和许多精明的温州商人一样,也将部分资金投入了赚快钱的房地产行业。据周德文回忆,温州房价上涨巅峰时期,每平方米在1个月就上涨了2000元-5000元。但同时上涨的还有人工成本、用电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贷款利息。
2010年1月-7月,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银行开始实行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对企业进行压贷、抽贷。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便转向民间借贷,由此推高了民间借贷的利息。
2011年4月初,信泰集团出现财务紧张。胡福林四处筹钱,还向内部员工筹集了部分资金。此时,由于扩张速度太快,信泰集团负债15亿。在银行抽贷的情况下,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每月光利息就达2500万元。
胡福林在2014年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当时判断银行收紧信贷只是暂时的,而新能源的投资不能停,就开始着了魔一样借更高利息的民间借贷投入周转,把短期融资全做了长期投资在设备、固定资产上,几乎没有考虑到现金流,负债率完全超出了百分之百。”
2011年4月之后,温州相继发生民企老板跑路事件。不仅银行,连民间资金也开始只抽不贷,民间借贷的利息更是水涨船高。当年9月20日,面对下一笔2500多万元的利息、银行的催款和债权人的上门讨债,胡福林感到身心俱疲、前途晦暗,选择了出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