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资要撤资?一纸业正在加大投资

:2016-11-27 钛媒体 董美圻

花王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然后就是连续的亏损。“花王刚到中国时的目标是在650个城市进行销售,但是在进入中国17年后,仅开发了90个城市的销售网络。”来自上海本土的资深经销商吴先生告诉钛媒体记者。


在华苦心经营20年的花王,终于决定改变战略,寻求与本土企业的渠道合作。2011年底,上海家化与花王集团宣布达成战略性业务合作,仅一年时间,花王就实现了同比2011年销售额增长20%的业绩。吴先生说,很多经销商都对这段历史性的转折印象深刻:“就一年啊,花王的业绩终于打平了。”


花王经销商大会上分享的业绩数据报告


其实,花王成功的因素并不神秘,只是借家化已有的渠道迅速拓展市场。可以说,商超里有上海家化“六神”品牌的地方,就有花王的产品。依赖上海家化拥有的1000个城市经销商网络渠道,花王的产品迅速覆盖了中国的线下市场,同时建立起品牌知名度。



在与上海家化的合作停止后,花王也没有选择撤退,反而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


撤资还是留守?



自2012年至今,花王已经在中国投资超过150亿日元,建设了3个工厂。“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我们在合肥工厂和上海工厂分别,增加了设备。目前中国工厂生产的产品主要面向中国国内市场、也有部分产品出口及其它东南亚国家。”中西稔向钛媒体确认了加大投资的消息,并强调目前花王中国的整体员工规模已达到2000人左右,包括工厂在内 11家公司。



其实,2016年是日资企业“撤回潮”话题升温的一年——日本松下接连关闭了在上海、山东和北京的工厂;还有一些日本的低端企业也陆续撤回日本;加上今年日本经济代表团访华期间,曾向中国政府提出“希望加速撤离中国的手续”的诉求,一时关于“日企大规模撤离”的传闻在商界大肆讨论。



今年1月,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基于《2015年度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活动实况调查等内容》”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在华日资企业“未来1至2年的业务发展方向”,“扩大”业务的企业仅占38.1%,首次跌破4成;而“缩小”(8.8%)或“转移到第三国(地区)/撤退”(1.7%)的企业,共占10.5%,较2014年增加3.0%。




花王(中国)董事长中西稔先生


该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采购成本、人工费等成本增加”(63.6%),成为影响日企在华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那些依赖廉价人工的企业自然无法负担越来越重的成本压力,从而转向越南等地寻求发展。


然而,“撤回潮”中除了花王集团加大对华投资力度外,2016年内还有12家日企宣布将在中国扩大产能,其中包括:大冢制药、卫材医药、安川电机(工业用机器人生产商)等高端企业。这些积极的信息显然纾解了“日企撤资”言论的恐慌情绪,同时也预示着日资企业在华投资项目,正处于转型阶段。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调查现实,未来日资会在:汽车、医疗、环保、能源,这四大领域增加对华投资,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会成为日企未来在中国的核心产品。


即使汇率、人员成本增加、竞争激烈等因素正成日企在华业务发展的最大阻力,但巨大的中国市场和如火如荼的“消费升级”,也让一部分日本企业收获了耕耘后的果实,花王就是其中之一。



消费升级打造爆款纸尿裤


上海亚太万豪酒店大宴会厅门外,花王(中国)安排了一场技术观摩,经销商对花王在华产品进行零距离测试。其中的“妙而舒”纸尿裤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低端化妆品台就显得冷落得多。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高举两张纸尿裤进行吸水力的对比测试,最后,技术人员用纸巾擦拭了一下两块尿裤的表层,竞品尿裤的纸巾沾上了蓝色液体,“妙而舒”的纸巾几乎无液体残留。




这款纸尿裤让大部分对花王一无所知的消费者熟悉了花王这个品牌


花王“妙而舒”纸尿裤的热销,最初是从“海淘”开始的。花王总部曾给出这样的一组数据:2015财年日本花王面向访日外国游客的销售收入达到160亿日元,较上年度的70亿日元有了2倍多的增长,其中纸尿裤位居第一。对中国消费者的热情,花王社长泽田道隆曾对媒体表示:“访日外国游客的消费特点,比起价格来他们更注重品质,花王致力于出品高附加值产品的产品,因此获益良多。”


看到中国市场的潜力,花王加大了对华生产线的投入,中西稔先生向钛媒体证实:去年以“妙而舒”为首的花王中国消费品销售额已经超过500亿日元,三年增至了3倍。2015年底,花王在合肥的中国产纸尿裤工厂继续增设了新生产线,以应对市场不断扩增的需求。


毫不夸张的说,纸尿裤影响着花王在华业务的成绩和品牌认知度,而这种价格并不低廉的消费品,也呈现出中国消费市场转型和升级的一个侧面。

消费升级现象也倒逼出各行业的产业升级



今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了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数据。前三季度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71%。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的研究员赵萍对此进行过剖析:“老百姓的生活正在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用一句术语来说,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在加快。”



中国从典型发展中国家转型为中等发达社会经济体的过程中,消费市场也由温饱型、向享受型、舒适性进行转变。80后跻身主流消费群,加之中产阶段队伍日益庞大,这些因素无不推动着消费结构的重新调整,从而引发了中国市场“消费升级”现象。从化妆品到纸尿裤公司,花王业绩上的递增与中国正在发生变化,息息相关。



针对纸尿裤产品观察,10年前的中国大中城市中,还有家庭反复使用废弃的棉质衣物作为婴儿尿布。仅仅5年时间,包括:好奇、花王、大王等海外品牌高端纸尿裤已经迅速占领了育婴市场。80后父母几乎跨越了使用国产品牌的过渡期,在生育后直接为孩子选择了高端纸尿裤产品。根据中国品牌排行榜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一半 (49%) 的妈妈还根据品牌是否知名来决定更换纸尿裤品牌。家庭月收入高于22,000 元人民币的妈妈更容易受到品牌相关因素的影响,比如“是知名品牌 (56%)”和“是国际品牌 (30%)”。



“中国消费者正在追求更高附加值的商品,我想这就是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吧。”中西稔先生承认,花王已经观察到中国市场变化,并为此调整策略,向市场推出更多附加值高的产品,比如:乐而雅卫生棉、洁霸洗衣液,都属于同类产品中价格中高位的高品质产品。经销商吴先生透露:“这些产品前几年根本无人问津,消费者反映性价比太低,可是从去年开始一下子成了热门产品,有些商超还会卖断货。”




为技术而生的“现场主义”



中西稔先生聊起自己擅长、也最感兴趣的技术环节时,态度明显轻松了:“我其实是研究开发出身的。18年前,我从事女性生理用品的研发工作,直到现在,我对技术开发都非常感兴趣,还保持着很高的热情。”


钛媒体记者对花王董事长进行独家专访


从长濑富郎先生1887年由“长濑商店”创业开始,花王便奠定了“技术型企业”的风格,日化和消费产品只是花王集团一部分产品线,、油脂制品等各种工业用试剂才是花王的另一条主要产品线。可以说,花王是日本最著名的化工品牌。


花王集团内部以技术为核心,甚至创造出一种叫“现场主义(Genba-ism)”的,服务于技术创新的观念。


在实际的场所和环境中,无论是内部或外部,工作人员要观察事物的重要性,以便最大限度地,增强对业务的了解,尽力完善集团业绩。管理人员要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和现场共享经验和信息,以便增强组织能力,和提高集团内部的统一。技术人员从现场吸取新鲜的意见和灵感,并把它们作为创新的产品、品牌和业务过程的催化剂。简单来说,“现场主义”就是从消费者的生活和员工工作中,汲取灵感进行技术创新的方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