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捋起袖子干,须把握这八大趋势

:2017-01-09 界面新闻



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各个行业来说都是风口涌动、动荡不断的一年。


年初AlphaGo和李世石的大战让有关人工智能的讨论更加常态化,直播平台在网红经济中迅速蹿火,知识付费产品初现端倪;年中滴滴收购了优步,百度受困于魏则西事件;年底马云开始将“电子商务”称为“新零售”,乐视生态模式遭遇停牌危机,腾讯确认了在2017年1月9日推出微信“小程序”……


如果你关注商业趋势,热衷于探究社会与经济问题,你会发现这些商业领域热点新闻,未必都是偶发事件,它们也许都有章可循。


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回首展望、筹划未来时,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中抽丝剥茧,汲取有关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以此来做好新的规划。


之前界面新闻为您盘点过正在改变商业模式的七大热词、以及管理圈理论领域的年度七大热词,今天我们为您呈现的则是与企业战略、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2017年八个新趋势。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捋清现状,还需站在5年甚至10年之后,用长远眼光来做取舍。


1
人工智能,从增值用途到主流地位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的“黑天鹅”现象与大多数民调结果不符,却被一家印度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命中。AI预测带来的自动化决策,正在对企业战略带来巨大冲击。


IBM董事长兼CEO罗睿兰(Ginni Rometty)宣布,人工智能系统沃森(Watson)将成为IBM历史上第四次转型的核心推手,未来五年IBM无论个人还是专业机构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将受到Watson的协助。这表示,不同于过去将AI产品与服务作为辅助工具,已经有企业将其置于商业布局的核心地位。虽然算法的公平性还有待商榷,但《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一项调研标明,78%的管理者表示自己会在未来决策过程中信任智能系统提供的建议。


此外,根据麦肯锡2016年12月发布的报告,人工智能已走到爆发性转折点,将进一步重新定义各行各业。IDC预计人工智能的收入将从2016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470亿美元。84%的受访者表示,这场酣战的赢家可能是互联网公司和创业公司,而不是现在的行业领军者。


2
VR,渗透到各行各业


2016年被称为虚拟现实产业化元年。三星、谷歌、索尼、微软等巨头相继在VR布局,希望通过充当流量的入口,让其他商家依附于其生态之上。它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开发VR硬件和提供相关服务,进一步向内容和应用方面渗透。


VR技术作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将成为未来产业与新经济的基础。它将以场景化、体验化的特点,改变企业的服务模式,如颠覆房地产的建设、销售以及家装流程,重塑汽车行业的生产、试驾、销售、服务方式。根据Analysys易观的报告预测,未来大多数企业将沿着娱乐和消费两大领域的渗透和服务布局自身业务。


“硬件设备+平台服务”的VR市场会成为一片红海,初创公司要么被BAT等巨头们的大规模、长期投入所碾压,要么被收编,难得有独立发展机会。然而,相比消费级市场高手林立,企业级市场多具有一定的行业壁垒和准入门槛。一些涉及军事、教育、医疗、汽车的服务行业,将依靠各自深耕多年的资源、深刻的行业理解以及高度契合的技术解决思路,在VR领域中获得更加清晰的市场盈利空间。


3
营销进入3.0时代,危机将瞬间摧毁品牌


“网红”一词彻底爆红,微信月活跃用户也已突破7.6亿,社交红利继流量红利之后成为企业角逐新的热门。但是,未来的企业营销不会是微信、微博、Facebook、DSP、LBS等各种营销工具的低维组合和几何叠加,而是移动终端、大数据、云计算和社交结合的产物。


营销3.0时代来临时,一些企业会因为在数字化时代未完成品牌战略转型,最终被逐出利润区。


2016年,全世界约有1/3的市场营销重度地依赖于个人数据,而这个比例将会变得更大。脸书、推特、优步、Airbnb通过“增长黑客”,让数据专家、设计大牛和营销天才结合起来,利用用户群的无限扩大实现病毒式增长,最终完成自身从零资本到到亿计美元的累计。亚马逊、谷歌、苹果、facebook都争相攫取数字市场以增加与消费者联系。


同时,在社交媒体日益丰富的新环境下,危机对于品牌的破坏力更加巨大。2016年屡屡爆发的三星“爆炸门”、宜家“抽屉门”、兰蔻“占中艺人”事件都在说明,企业已经到了不得不重新审视危机管理手段的时刻。危机一旦发生,社交网络会瞬间亏空企业的品牌“储蓄"。


4
物联网,加速企业战略转型


据IDC预测,物联网大数据的数量在未来5年内将翻两番,未来全球各地的工业用户将在自己的工业资产上捕捕捉信息,从而加速企业的战略转型,正如GE全球董事长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R. Immelt)所描述的“昨晚入睡前你还在一家工业企业,今天一觉醒来它却成了软件和数据分析公司。”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调研显示,至2020年,近2万亿元的物联网商机将平均地分散在十个垂直行业。因此,针对各个行业及使用场景的深刻认知将是创造差异化服务的核心,市场的发展将从科技行业主导,逐步转向由科技行业与各垂直行业合作共赢的模式。企业也将从从硬件为先,转移到到注重软件或服务。


据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届时,低成本、快速跟随的竞争模式将不再有效,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显著的先发优势,领先布局者通过累积的用户信息、锁定的垂直行业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建立进入门槛。国内各大企业也在争相布局,张瑞敏认为物联网革命会在2019年引爆,而海尔当下的目标则是通过变革管理、活跃组织抓住工业革命以来企业的第三次变革。


5
区块链,让中介行业面临消亡


过去这一年来,基于区块链的讨论大体都出于信任红利。这一年中国第一个区块链官方指导文件《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出炉,为区块链技术与其应用提供了指导性框架,目前中国也已经形成三大区块链联盟。这项刚从比特币中脱颖而出的新技术,即将从2017年开始,塑造出全新的价值互联网。


传统互联网本质是信息互联网,而区块链让完全陌生的两方直接点对点交换有价值的信息。因此,未来所有需要中介来做信任的行业将会逐步被颠覆。目前区块链已经从和“信任”、“溯源”最密切相关的产业切入,如支付、贸易、保险、投票等,逐步扩张,直到大多数行业都都被“区块链+”。行业信任的问题一旦解决,就可以大幅降低交易成本、缩短流程、提升效率,最终提升生产力。


在区块链的帮助下,商业模式创新拥有了全新的延展空间,用户之间、用户和网络之间的日趋阻滞的交互,颇为昂贵的诚信成本,都得到削减,企业可以建立出更具连续性、跨平台、规模化的商业版图。微软、IBM已经将区块链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其相结合,试图规划自己全新的战略地图。


6
云制造进一步颠覆商业模式


作为工业4.0时代最具发展前景的制造技术之一,3D打印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逐步对工业生产方式产生变革。它已经牵手云制造,试图通过“互联网+3D打印”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云打印”,目前已经有不少初创企业开始尝试。


未来基于互联网的3D打印平台将不断涌现,通过担当服务供应商和需求用户之间的“红娘”获取商机。同时共享经济思维也得到充分利用,闲置的3D打印机有了用武之地,客户可以选择称心如意的设备和供应商。云制造让企业可以在产品制造周期的各个阶段,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及时、低成本的服务和自动化资源的高效对接。


7
行业大跨界,边界在消失


埃森哲在调研中发现,利用数字技术重建传统行业的典范,已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医疗、制造、金融服务和交通等领域蓬勃发展,而中国则在支付、购物、视听、出行四个领域兴起。


在中国的数字融合市场中,传统的核心企业依然是市场主导者,借助数字技术进入到这个市场生态链行业的后来者,正在通过技术和商业创新取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如支付市场中,金融服务业是支付领域的核心行业,但是来自互联网、电信运营商、零售等多个行业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在分享市场份额。新兴企业和传统企业一方面互相竞争,另一方面展开合作,它们将围绕消费者形成了比原来更大、更复杂的生态圈。


行业边界进一步模糊的,还有高科技与传统企业。随着互联网公司平台模式的发展,它们将越来越频繁地跨界进入传统产业,给传统产业带来深刻乃至颠覆性的影响,而试水平台模式的传统企业也会逐步增多。据IDC预测,到2018年,超过50%的大型企业、80%的其他企业都将拥有完善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并由此创建产业平台或与之结为合作伙伴。基于云架构的数字化产业平台的数量将从2016年的100余个增至2018年的500个。


8
智能制造,重塑价值共同体


虽然在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70%以上的15个国家中,中国竞争力排名第13位,但是,由于中国市场拥有最为多样性、成规模的创新需求,在智能制造的驱动下,现有工业体系会逐步瓦解、重构,新的制造模式、组织方式、产业形态会将大量涌现。


接下来,中国将加速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市场会催生出大量服务型制造业态,产融互动集中爆发,云制造平台不断涌现,全球应用前景尤为突出。除此之外,还将出现“第三只手”——价值网络机制,通过整合资源而不是一体化或简单交易,以开放、共享、互利、对等、协作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享的价值共同体,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 同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互动关系在悄然变化,消费者会开始一步一步参与到产品价值创造的环节,并出现“产消合一”。


从企业组织方式来看,以层级制线性分工为特征的传统方式,将向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为特征的新型组织转变,产业竞争也从单一环节向产业的生态竞争转变。在共享经济的浪潮下,无工厂制造商和微型跨国公司将逐步崛起。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