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减税、保护企业家......|中国经济迎来“脱虚入实”大转折!

:2017-10-07 包装地带

引言:从2003年开始的中国经济脱实入虚,将百姓的大量财富卷入楼市、金融等虚拟经济,导致实体根基被动摇,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日削月割,恶性通胀如剑高悬。老百姓将自己大部分的可支配收入都投向了房地产,在看病、教育、养老的巨大压力下,完全失去了抵御未来失业、减收、物价上涨等风险的能力,随时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9月30日傍晚5点整,中国人民银行以“特急文件”的方式公布了定向降准的消息!这个基本上赞同于全面降准的经济政策估计会释放超过8000亿,按照目前5.3倍的货币乘数,理论上可以创造出4万亿的基础货币。消息一出,举国沸腾!


近段时间来,中央力推减税、降准、保护企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万方多难的中国民营经济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利好消息,也是中国经济重新“脱虚入实”的大转折。


>>>>

金色九月,实体经济利好不断


在亿万人瞩目的十九大来临前的金色九月,执政当局频频对实体经济释放大利好,动作频率之快,政策力度之大,近十五年来实属罕见!


以本次定向降准为例,银行力图向小微企业贷、个体工商户、农户等领域释放优惠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小实体企业,通过货币宽松拯救实体经济。


而就在一周前的9月25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这是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文件对弘扬企业家精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家营造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毫无疑问,这是十九大之前中央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实体行业所释放的最大善意。


而在9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将金融机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范围由农户扩大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享受免税的贷款额度上限从单户授信10万元扩大到100万元。将小微企业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月销售额不超过3万元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两项政策优惠期限延长至2020年。适度放宽对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申请人有关商业贷款记录的限制条件,简化抵押权续期登记、不良资产处置等流程。


>>>>

定向降准:中央力挺小微企业


应该说,此次定向降准政策的出台,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的。从2003年开始的中国经济脱实入虚,将百姓的大量财富卷入楼市、金融等虚拟经济,导致实体根基被动摇,中国世界工厂地位日削月割,恶性通胀如剑高悬。从2016年开始,工业原材料价格逆经济周期,启动了疯狂的上涨模式。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为上游去库存、债务出清提供了良机,但给抗风险能力差、无法将价格向下游传导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灾难,中小企业倒闭潮此起彼伏。而实体制造业承担中国25%左右的就业人口,如果制造业衰落,随之而来就是服务业的衰微,这样的传导效应下,失业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有专家指出,此次国务院提出“定向降准”,以及再提“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说法,政策重心可能逐渐回归稳定实体经济发展问题上。“定向降准”具有良好的宏微观对冲的作用:其一,定向降准能对冲目前环保去产能政策、房地产调控加码等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二,定向降准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弥补此前经济微观层面的“国进民退”。


2017年9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在狠抓现有政策落实的同时,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


>>>>

引来一片质疑,降准路在何方?


过去,央妈大放水超发的货币,通过在金融系统内部,层层加杠杆空转,或者流向房地产和基础设施等效率极差的领域,对饱受原材料涨价和融资难融资贵的实体企业并没有带来帮助。鉴于当前颇为微妙的实体经济形势和过去多次大放水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果不彰,一些人对此一政策提出了质疑。


有学者表示,对于当前中国经济来说,任何企图通过货币宽松的方法,拯救实体经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有房地产这个黑洞在,任何资金都会被黑洞吸收,其他周边需要资金的主体都会失血而亡。在当前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润还不如一套房子涨幅的情况下,所有宽松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已经是无法阻止的事实。比如今年前八个月,居民房贷基本上停止了增长,但是居民短期贷款飙升至1.28万亿,同比激增8000多亿,这些贷款大多是以买车、消费等信用贷的名义,绕过重重监管,最终流向了房地产领域。


有不少人担心,对于此次降准,企业、个体很可能借经营性贷款来获取资金,进而流入到消费型的住房购房领域中。如果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资金流向和各类凭证的审查,本次定向降准释放的4万亿资金,很可能会在各种隐蔽渠道下,流入房地产市场,最终让楼市调控的效果大打折扣,并加速实体企业的危机。


不过,央行显然对此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一方面通过更严厉的限购措施和上浮房贷利率来挤压楼市牟利空间;另外,早在8月份,全国多地已经开展严查消费贷的行动,并对消费贷和信用贷严加监管。因此,一旦楼市套现渠道被封死,投资变得无利可图,央行释放的资金自然会流入实体行业。



中国的实体经济在遭受了长达15年的挥霍与糟蹋之后,几乎可以用“一息尚存”来形容。如今,无数顽强生存下来的实体企业,终于等来了否极泰来的历史转折时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