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推共享快递盒,1200万包装被省掉
当前,一次性物流包装被广泛应用在生鲜食品、工业及消费品、散装原辅料等领域,而随着瓦楞纸、塑料、木材等包装材料价格的逐年攀升,使本就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再添压力;此外,一次性包装大多难以降解再生,大量工业废弃物和垃圾由此产生,由于回收机制不健全,导致脆弱的生态不堪重负。如何从改善物流包装着手,实现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段时间来,苏宁、京东、菜鸟等物流巨头开始尝试用循环+共享的模式,通过数字化连接,实现物流包装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并最终代替一次性物流包装。
毫无疑问,对传统的纸箱、胶袋等一次性包装来说,真正的危机来临了!
4月25日,苏宁物流发布国内第一款冷链循环箱产品,该产品功能设计符合苏宁一直提倡的共享快递盒理念,将率先在苏宁冷链网络中首发,进行场景测试应用。
本次发布的冷链循环箱,打破了传统冷链箱的厚重设计,采用了可折叠设计方式,满足了装载运输和循环回收上的轻简需求,保证了快递服务的简洁高效。
除此之外,产品也围绕苏宁绿色共享包装理念进行了优化:采用密封保鲜设计,食品级内膜保护,易清洗,完全隔绝海鲜等异味;材质耐冷耐热,在高温的水中不会变形,甚至可用沸水消毒;可循环,外壳材料100%可循环利用,具有优越的耐冲击性,重压或撞击时不易破碎,可实现长久使用。
自2017年418推出第一代共享快递盒产品——漂流箱以来,苏宁物流在绿色包装生态上的探索和应用开始加速,先后推出了共享快递盒2.0、牛皮纸胶带、零胶纸箱、自动气泡包装等产品,包装累计循环近千万次,累计节约包装成本达到1200万。
箱箱共用平台发布,市场快速突破和扩张
箱箱共用首创智能化物流包装共用平台,在业内被看作是引发物流包装变革的创新模式,自推出后就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关注,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订单量呈几何式增长。平台上线六个月以来,箱箱共用交出的成绩单可圈可点:订单量超过100万箱,用户遍布生鲜超市、快消品、汽车制造及化工等领域,与沃尔玛超市、欧莱雅、阿里巴巴集团生鲜事业部、物美超市、长城汽车、陕西重卡、清美食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订长期服务协议。值得一提的是,箱箱共用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同样增长强劲,日本、南非、欧美等地订单不断,市场供不应求。
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研发能力做支撑。箱箱共用将“创新”视为发展的不竭动力,十分重视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每年投入巨资对产品进行升级和创新。目前箱箱共用在上海松江、台州及嘉兴建有三个智能化无人工厂和物联网融合研究中心,现有员工总数超过300人,其中包括60余名设计工程团队及30余名物联网IoT软硬件开发团队。并且,箱箱共用在全球范围内累计申请并注册的原创专利技术超过350项,在可循环物流包装物(RTP)行业居世界首位。
(箱箱共用投资人合影)
在各方助力之下,箱箱共用正快速突破和扩张,努力成长为全球智能化物流包装领域的领军企业,并立志成为世界级的智能化物流包装共用平台。
共享思维破解成本之困
2017年4月,苏宁物流启动“漂流箱计划”,并已在深圳投放5000多个共享快递盒。不过,苏宁物流总监代永华坦言,“回收不是很顺畅,市民认知度较低,回收成本也较高。”代永华说,回收共享快递箱,依靠的仍是传统的网点体系,快递员送货的同时当面回收,尤其是遇到消费者不在家的情况更难办。而快递员回收一个箱子拿一两毛,相比送一单几元钱,性价比太低,积极性也上不去。而使用可降解材料的包装盒,电商也不大情愿使用,只因成本高。
面对成本之困,各大企业也开始应对。代永华说,苏宁将共享快递箱的使用集中在3C类、母婴用品等特定的品类上,“因为这些贵重、易碎的商品需要消费者面签,方便快递员当面回收”。
菜鸟网络则另辟蹊径,仅将共享快递箱应用在B端商家。菜鸟绿色物流负责人范佳称,B端天猫小店进货量大,每个商家一次货量就要用到15个快递箱,且当面签收,方便当面回收。
丰合物联“快递宝”采用“以租代售”、回收计酬和共享使用的商业模式。收入来源来自电商租赁,唐红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250×200×180毫米规格的纸箱为例,电商用普通纸箱成本2元一件,租赁“快递宝”一次1.5元,租金按使用次数计算低于纸箱采购价格20%~30%,电商能大大降低包装成本。丰合物联还开发了APP——“快递宝”共享包装箱管理系统,利用二维码和RFID对每一个包装箱进行追踪管理,保证包装箱即使在报废后也能够进入工厂做无害化处理。
可循环+共享的模式,同时满足了未来包装绿色、智能化、低成本的需求 ,它已经给传统的包装行业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如果传统的包装行业不迅速转型,恐将面临着生存危机。
● 注:内容整合自央广网、每日经济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