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供给侧改革导致原材料疯狂上涨之时,终端消费品的涨价潮迟早要来,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过去两年时间,受到包装材料、物流成本、环保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终端的食品饮料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涨价压力。但由于需求疲软,食品饮料巨头意图利用战略性不涨价来淘汰弱小竞争对手,所以咬牙坚持不涨价。
但是,在原材料持续涨价、生产要素成本和税务负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连一些超级巨头也顶不住了,涨价千呼万唤终于来了!
据食品饮料界人士获悉,从5月18日起,600ml可口可乐、雪碧的终端零售价调整为3.5元/支,足足涨了五毛钱/支。
显然,这是一份迟到的涨价落地行为,早在3月份,获取的一份中粮可口可乐的告知函显示,由于原材料上涨的因素,从3月18日起,所有可口可乐旗下产品供货价进行上调,上调幅度为2~3元/箱。不过,而后中粮可口可乐北京公司发函澄清,此次价格调整范围仅限于北京餐饮渠道客户的3款易拉罐产品,是公司就特定销售渠道的个别产品制定的营销策略。同时,公司否认涨价是由于“原材料、人工、物流、渠道等各方面成本增加”的原因造成的。
据"新经销"小编分析,此前可口可乐不涨价是因为其作为快消领域巨头,能够凭借庞大销量实现薄利多销。但随着近年来饮料市场环境产生巨变,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被即饮产品、凉茶、功能性饮料等快速抢占,导致其寻找合适涨价方式保证利润。
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业界巨头,可口可乐的涨价必定引起同行跟风普涨,毕竟大家都面临着不可承受的压力。但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出头鸟”并不好当,春节前后白酒行业涨价被发改委生生摁下就是前车之鉴。
当供给侧改革导致原材料疯狂上涨之时,终端消费品的涨价潮迟早要来,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
但真的等到这一天,必定造成消费的加速萎缩,对国内企业来说也未必是件好事。不过,除了涨价,我们其实还有另外的办法,就是减轻民众的各种经济负担,减轻企业的生产要素成本和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