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要开展哪些工作呢?本人认为不论纸箱厂的组织机构如何建立,人员及职能如何划分,下列工作都是必要的。
接单后的工艺评审。
客户订单转换为生产单。
纸板的合理配材及拼料。
纸箱车间轧制工艺的设定(模版的确定)。
制稿的标准化。
制版标准确定。
排版标准化。
制造工艺的确定。
机台利用率的确定。
纸箱车间前后道人员的配备。
纸版车岗位人员的配备。
产品的流转途径。
作业方法、工作流程的定立。
品质的自行控制。
消耗的统计及控制。
消耗指标的确定。
退货指标的确定。
制程不良指标的确定。
辅料的领用管理。
辅料的消耗指标的确定。
设备的维护、保养及考核规范。
5S(或6S)工作的推行。
人员的各种岗位培训。
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推行。
合理化建议的推行。
各项工作的稽核。
部门计划的制定。
标准化规范的推行。
工作项目的描述
1)经合同评审后的客户订单,如属新客户或有特殊要求的新订单,根据客户的质量或技术标准,生产部门要协同技术部进行工艺评审,以确定配材、尺寸及工艺路线。
2)非正规企业客户,由于不十分懂得纸箱、纸板的要求,作为客户部门或生产部门,在生产前都要将订单转化为生产制造单。正常情况下,转化为生产制造单的图稿要转化成平面图,平面图要按标准绘出制造尺寸,制造单的图注、唛文要使操作人员看得懂,不能凭经验或猜测来决定生产,也就是说加工图的唛稿.唛文一定要标准化。
3)纸板的合理配材及拼料,是满足客户需要、使企业生产成本最低化的关键一环。而要做到这点,配材人员就必须对原纸、纸板的性能非常清楚,对企业各种原纸的幅宽等非常熟悉,对生产所用的机台、设备精度、加工水平、人员技术能力及加工工艺非常清楚,这样配出的纸板、生产出的纸箱才能成为使客户满意的产品。很多企业都想将纸板系列化,国家也有相应的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能达到系列化生产。
4)对于客户要求轧制(或称为冲板)的产品,在接到制造单后要对轧板进行设计及工艺设计,只有设计出合理的模板,生产出的产品,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5)制稿的标准化,制稿人员在制稿时主要根据客户提供的样箱.光盘来制稿。在制稿过程中,要求制稿人员要建立制稿作业标准,并严格按标准进行操作,以保证制出的稿件准确无误。
6)制版、排版也要建立制版工作标准,同时制定版面的管理办法。
7)制造工艺确定
纸箱厂从纸板到成箱,大部分厂家都沿袭操作习惯,而未完成整个工艺设计及工艺标准制定工作,有些厂家虽然在实际操作规程中未明确制造工艺,实际上也在执行着不成文的工艺制造过程。但由于检查、监督不够,很难发现工艺的不合理性。严格执行工艺,能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出现问题容易查找原因,同时也不会因不同人员、同一岗位操作不一致而产生问题,也可防止由于人员流动,造成产能及品质的下降。
8)机台利用率的确定
纸箱厂要运用统计技术,制定统计方法,完成对各机台.设备的产能统计,确定机台的利用率。纸板线主要是分析影响机台利用率最大的非正常停机问题。而对于其他机台则是要统计开机时间及分析准备时间的合理性,分析出机台的利用率后,就可基本清楚正常产能,合理安排时间。
9)产品的流转途径
现纸箱厂一般都有安排产品的流转途径,但真正做到分析研究的很少,忽略了产品流转路径不合理带来的成本增加问题,这个问题一般不被人重视。产品路径流转不合理,潜在的成本损失是长期的,是应作研究的。
10)作业方法、操作方法的标准化。
以正常成本的费用,正常使用工时及在规定的期限内,制造出品质最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除了要具备一些条件外,重要的是有统一、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说要有统一的操作标准。实施标准化作业,对于不同岗位,操作的标准和方式不尽相同,但在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编制的操作标准的编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编写,操作标准的编写要避免套话,能做到量化的一定要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有操作性。
11)消耗的统计
对于纸箱生产来说,消耗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各种辅助材料的消耗是最直观、最直接影响成本的主要项目。一般纸箱厂对原纸利用率比较重视,而计算原纸利用率的方法,各企业也各不相同,但从原纸利用率的高低也可以看出消耗的大小,生产水平的高低。其他辅料、工具、维修、能源等消耗情况,也应在统计之列(人工的消耗、质量因素消耗暂不列入)。将消耗统计信息分别提供给相关部门,从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现阶段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从而达到降低消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级纸箱厂的生产管理》是根据东经控股集团公司制造中心总监葛秀东先生在《中国包装报》上的系列连载文章(截止到2006年3月出版的第15篇)编辑而成。该文系统而细致地讲述了二级厂以生产管理为基础的企业管理问题,是作者多年工作实践、研究与思考的结晶,更是内部供应链建设的宝贵学习资料,是进行需求分析的直接素材,其中的许多观点都可以演化为我们新系统的业务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