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印刷精美的披萨盒,经历流水线数道工序,从硬纸板到打包好的成品,只需不到30秒。在位于奉贤的国内第一家包装印刷“无人工厂”里,每天机器循环往复地运转着,不仅实现工人数量的大幅缩减,产能也翻了一番。龙利得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龙平感叹说,“这就是技术带来的力量。”
下班不会腰酸背痛了
机器发出阵阵轰鸣声,一条长达30余米的流水线上,几台设备被连接在一起。抬头看,一块数字面板上,显示着实时的机器车速、纸板印量等数据。一摞比人个头还高的硬纸板被一辆自动导引运输车拉到印刷机器前,染印滚筒迅速运转,纸板一张张如洗牌般通过机器,不一会,印上精致标示和信息的半成品从轨道滑出。“这还没完,机械手会自动将印好的纸板排列堆叠整齐,并送到下一个环节。”车间职工石高振告诉记者,在传统工厂里,每个环节的设备都是分段的,需要有人在前面送料、有人在后面接货,至少有5名工人,做的是重体力劳动,效率不高还容易出错。
对于石高振而言,如今的工作变得非常“清闲”。纸板箱经过印刷、模切、打钉、覆膜、烫包各个环节全部由机器和机械手自动完成,末了同样由小车运载至指定的货架上,待出库时调取。而他只需要监控设备的运转状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前期经过培训,充分熟悉了机器运作的原理,现在下班再也不会腰酸背痛了。”
在生产车间,像石高振一样身穿安全工作服的一线人员只有6个,他们要么在现场巡视、整理成品,要么就在机器边调试着控制设备。
车间几十米外的控制室,才是整个工厂的“大脑”。徐龙平说,“无人工厂”的建设需要软硬件结合。有了先进的进口设备,还需要软件将它们连接起来,这套软件系统都由龙利得自主研发,前后花了几年的时间。正是依托于它,流水线才能根据指令有条不紊地运行。 3年可收回智能化成本
徐龙平告诉记者,在包装印刷行业内,生产瓦楞纸板的前段工序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但在印刷打包过程,却一直难以突破。“近年来,我们招入了近90名研发人员,专门负责系统的开发,其中还有不少是复旦等名校的高材生。”他说,整个项目按照信息化要求建设,相当于从起点开始,根据产品结构、包装印刷要求,设置流水线参数,不仅如此,产品订单接单、物流信息、材料入库、设备生产印刷、自动化机器堆叠、甚至是装车全部实现信息化。 “一个订单何时生产、何时完成,都有数据反馈。这样企业能根据数据规划产能。”在智能工厂的控制室里,计算机屏幕上清晰地跳动着实时的数据,用最直观的方式反映整个流水线的运转情况。
据徐龙平透露,为了打造这个全新的无人工厂,企业前期投入了3.5亿元。即便这样,这样的转型升级依旧是很划算的。“我们一年可以省下至少800-1000人次的用工成本,相当于5000万元左右。”他说,保守估计,人工成本占比达到了10%左右,且比例不断提升。如今,无人工厂建成后,刨去利润不算,光是省下的人工成本,大约三年时间就能把智能化的投入收回。智能化工厂建成后,企业的产能大幅提升,竞争力更强,订单纷至沓来。
千人产能由十几人完成
长久以来,包装印刷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劳动力供职于此,劳动技能又不是很高。随着劳动力成本的逐步攀升以及行业市场的不规范,在徐龙平看来,改变已是迫在眉睫。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包装印刷行业的平均水平约为人均年产值50万元,而在日本等国家则可达到130余万元。“以一家年营收3-5亿元的企业为例,其至少需要2000名一线职工,即使是国内最先进的工厂也只要1000余人。但是在无人工厂,只需要十几个人就能完成这些产量。”徐龙平说,现在奉贤工厂加上研发、服务、行政人员一共也只有百余人。
相比于龙利得1.5亿元的老工厂年产值,新工厂年产值有望达到4亿元。根据他的推算,无人工厂可以实现300万元以上的人均年产出,这不仅比国内同行翻了好几倍,在世界范围内也处于领先地位。
如今,徐龙平吃饭时还用着自己用了十多年的不锈钢饭盒,说起话来也不带一丝老板气。没有忘记初心,也不断用最前沿的技术来提升着自己企业的实力。徐龙平笑着回忆,彼时包装印刷行业曾被很多人看不起,甚至觉得都是老年人在从事这个行业。“我们做了很多探索。从第一家手工加机械的老厂,到后来引入自动化设备,再到添加智能化元素,最后到如今的完全智能化,其实也印证了包装印刷行业的发展历程。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高质量的资金密集型转型是大势所趋。”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上海正在打造“上海制造”品牌。市委书记李强表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既要继承发扬老品牌,也要做大做强新品牌,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知名度和美誉度。
奉贤的无人工厂就是高端制造的一大成功案例。每分钟印刷180张纸板、每小时产出纸箱近2万个、成品率从97%提升至99%、模切过程中还自动清废减少排放,不仅如此,因为技术含量高,产品价格还低于传统企业约2%。这一系列的数字,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徐龙平说,包装印刷产业的体量巨大,规模达到1.8万亿元,其中纸制品达8000亿元市场。“但是当前国内的产能是落后的,我国的行业集中度仅4%左右,而澳大利亚等国达到了90%以上。全中国10余万家包装厂,很多落后产能没有被市场淘汰,带来产品质量、环保、安全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导致恶性竞争,市场很不规范。”他指出,我国要从包装大国走向包装强国,首先就是技术的跨越。“寻找通往金字塔尖的道路,才是正确的方向。”
“供给侧改革加速了行业洗牌,市场化手段下,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产业集中度提高。”徐龙平表示,包装印刷产业的市场规模很大,相信好的技术一定能把这个夕阳产业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