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瓦楞包装鼻祖正式关厂,老牌港企为何相继凋零?

:2016-01-18 包装地带




在互道珍重地作别声中,东莞永固纸业的数百名员工在领完数万或十几万数额不等的工龄遣散费后,背上了返乡的行囊。这家中国瓦楞包装界鼻祖级企业,在东莞略显孤寂清冷的一派萧杀气氛中悄然关闭。永固的结业,标志着又一家鼻祖级的香港瓦楞包装厂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改革开放风起云涌,香江瓦楞商人逐鹿中国


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珠三角,惠普、诺基亚、飞利浦、IBM、索尼、三星、LG、爱普生、夏普、东芝、松下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外资企业已经把庞大的海外工厂搬到中国大陆。彼时,以电子包装为代表中国的瓦楞包装市场一片蓝海。


在90年代初登陆大陆的香港瓦楞包装企业,凭借着在香港多年创业后积累下的雄厚资本,在大陆建立起现代化的瓦楞包装厂。由于港英时期对西方文化的汲取,香港商人在服务西方等世界一流企业时更显驾轻就熟。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起飞,一批港资瓦楞包装企业在中国瓦楞包装行业呼风唤雨,风头一时无俩。


因为拥有世界级的客户、配置了国际一流的设备、对接着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动辄过亿的产值,美福、华生、合丰、锦胜、永固、有余、华通等瓦楞包装企业被公认为中国瓦楞包装的鼻祖。


后来,这些港资企业不仅诞生了王海鹏、王华君等一批民营包装企业的杰出代表,而且为瓦楞包装行业培养了一批敬业精神与专业素养兼备的职业经理人。总之,在老一代的包装人眼中,这些声名显赫的名字曾经是多么牛逼的存在!



大潮退去,港资包装鼻祖渐次凋零


然而,形势风云变换,在中国大陆这个庞大而又错综复杂的市场,港资包装企业的风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在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和台资包装企业的夹击下,港资包企逐渐凋零。


2007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致美福瓦通纸品公司的原纸供货商香港永盛公司破产,美福公司被迫用3000万元现金高价订购原纸,加上资金回笼需要60天,每月出现约4000万元的资金短缺。最终,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倒下,成为第一个倒下的瓦楞包装鼻祖。

2008年,在2008年工厂如日中天的时候(年产值高达7亿),有余纸品老板邝生将三家工厂间接出售给了日本凸版公司。如今,早已移居美国的大邝生,已经不需要为纸箱微利劳心费神。


2015年11月4日,香港合丰集团宣布关闭并出售位于东莞凤岗的包装厂。值得关注的是,该集团的凤岗工厂系合丰集团在大陆开设的首家企业,拥有三条瓦线,是珠三角位居前列的瓦楞包装工厂。


合丰出售大陆母工厂的消息还未停息,华通包装集团悄悄地关停了位于深圳宝安石岩的华通纸品厂。华通纸品厂是华通集团旗下的一家大型包装生产基地,占地面积40000平米,拥有十多台最先进的瓦线、柔印机和凹印机。


位于深圳坪山新区的华生纸品(现更名为华生创新包装股份),当年曾经是中国瓦楞包装行业设备最先进、客户最高端、管理最好的瓦楞包装企业之一。然而,由于高层决策失误,公司先后经历生产部员工罢工、兄妹财产纷争等重大变故,早已是寂寂无名。


如今,在香港拥有超高知名度的永固纸业也悄然谢幕,中国瓦楞包装鼻祖级的港资企业中,惟有锦胜包装独撑门面。


港资包企衰败原因探究



21世纪初,当美福、华生、合丰、锦胜、永固、有余、华通等港资瓦楞包装企业挟雷霆之势叱咤于中国包装行业之时,合兴、裕同、美盈森、旺盈、华丽等后起之秀才刚刚从手工作坊起步。然而,经过短短十年时间,中国的民营包装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并实现了对港资瓦楞包装企业的压倒性优势。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想,中国民营企业的崛起或许与一个非常著名的法则有关,这就是“格勒善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更替现象。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中国制造业,“格勒善法则”开始大行其道。以欧美日为代表的一些世界知名企业因为工资福利待遇优厚,实行人性化松散管理,迅速被富士康、广达、仁宝、英叶达、宝成等泰勒式严苛管理,打政策擦边球利用低人权成本的代工企业打败。


与此同时,傲慢且墨守成规的港资企业似乎并不认同富士康等代工厂待供货商过于严苛的管理方式,于是被完全不挑食的裕同、美盈森、旺盈等民营企业抢得先机。随着惠普、苹果、索尼等企业纷纷把订单交给代工厂,港资企业的风头逐渐被民营企业盖过。


当然,也有很多包装行业人士分析,在与港资企业的竞争中,民企不择手段,大手笔砸钱的风格和中国制造业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才是民营包装企业击败港资包装企业的最主要原因。




2008年后,港资企业因为订单逐渐被民企抢夺,索性停止了产能扩张甚至撤离中国,而民企则在主流媒体的正能量激励和银行的助推下疯狂扩张。然而,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近几年大举扩张的民营包装企业却不幸掉进中国经济进入长期萧条的陷阱,很多企业的陷入债台高筑甚至破产倒闭的境地。如今看来,港资企业放弃扩张或退出中国原来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