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炒作“外资撤离中国”了,外资后浪正奔涌过来!

:2020-05-18 包装地带


引言  连日来,有关外资转移订单和撤离中国的言论再次甚嚣尘上。特别是美国与日本政府公然宣布将出钱帮助企业搬离中国,令人十分不安。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负责任的脱钩论,再次点燃了新一轮的舆论风暴。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看一组组最新的国家统计数据,看看外资撤离中国说是怎样被打脸的。


各种撤离说甚嚣尘上

近日,伴随着大量的外贸企业订单锐减的恐慌情绪,新一轮“外资撤离说”再次甚嚣尘上。


首先是苹果先后传出将400万AirPods订单交给了越南,3000万台低价新iPhone订单交给印度,又有消息表示苹果将会从中国转移原本属于富士康和伟创力的400亿美元的(人民币约为2838亿)产能到印度去。并且网络上也不断传出郑州富士康大量员工离职,深圳富士康派遣员工放四个月长假,成都富士康撤设备的消息。不过,这些消息无一例外都被当事方予以了否认。


此外,有关其它品牌商撤离或转移订单的消息也有耳闻。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电子芯片产业的核心制造商台积电宣布120亿美元在美国设厂,另外三星计划明年一季度关闭苏州工厂的LCD业务,耐克与阿迪达斯将更多订单转移到东南亚等也成为打工者关注的焦点。

其实,关于外资的撤离,大家或许只看到负面的消息,而正面的消息却不被正视。


就在“外资撤离中国”论调又一次响起的同时,一些跨国公司加快了在中国投资布局的步伐。3月31日,一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上海举行,其中博世资本管理总部、三菱商事金属贸易(中国)公司、山姆中国旗舰店等一批外资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60亿美元。4月22日,埃克森美孚广东惠州乙烯项目正式开工。这一总额达100亿美元的投资,是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不仅仅是埃克森美孚,美国会员制仓储连锁超市开市客宣布在上海启动其位于中国内地的第二家门店项目;日本丰田计划与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资兴建电动车工厂;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商店宣布将在上海开设旗舰店;星巴克将在江苏昆山投资1.29亿美元建造绿色环保的咖啡烘焙工厂……



外资后浪正涌向中国

外资来了还是走了,看单个案例没意义,还是要用数据说话↓


看上海——


一季度,吸引实到外资46.69亿美元,同比增长4.5%。其中,3月实到外资18.72 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1月和3月,共签约外资项目129个、投资总额达239亿美元。


一季度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外资研发中心5家。


看苏州——


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2.3亿美元,增长幅度高达163.3%,创下历史新高! 

新设外资项目236个,同比增长9.3%,新增注册外资54.9亿美元,同比增长68.3%。


看厦门——


前3个月,实际使用外资59.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占全省总量53.0%,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


如果说这几个地方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外商投资本来就活跃,接下来看全国情况。


再看看全国的情况——


3月份,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17.8亿元,虽然受疫情影响,同比还是下降,但降幅已经较2月收窄11.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吸收外资新热点。1月至3月,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15.5%。


无论是地方还是全国,虽然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但外资依然活跃,并没有什么撤离的迹象。


不仅没有撤离,反倒还持续加码。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项生产性投资——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落地江苏昆山,特斯拉上海工厂早早复工……


就连最敏感的资本市场,也给出了有力的回应——


4月以来,北上资金大举流入A股,逆转了2、3月流出的态势。



产业链完善与营商环境优化

吸引资本、留住资本,需要有最优的产业生态链。


这,可是我们的强项。


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供应链优势明显,特别像家居用品、高科技零部件、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中国。



各地为了吸引外资,还不断补链、强链、扩链。


比如,苏州不断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资源链、资金链,搭好平台,做好载体,优化环境,为资本打造适合其成长的产业生态链。


外资看重产业链等硬件,更看重营商环境等软件。


中国营商环境怎么样,世界银行的数据很有代表性。


中国营商环境总得分已经由2016年的63.1分持续上升至目前的77.9分,排名跃居全球第31位。


近年来,各地也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


4月份,上海出台稳外资“24条”,主要内容就是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强化外商投资保护。


前不久,苏州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2020》,核心也是努力在法治诚信、智慧政务、企业服务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如何判定外资是否会撤离  

总之,中国市场是如此之大,产业链如此繁盛,外资企业的进进出出实属自然,完全不必莫名惊诧。


对于如何判断外资是否会形成撤离潮,相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人见解,在此,包小编只想为大家提供几条判定标准:

1、看制造业的综合成本优势是否存在,比如人工厂租是否比竞争对手高了,税收环保安监成本是否很高,营商环境是否在恶化。


2、要看外资企业在员工队伍培养方面有没有长远规划,比如惠州三星去年关厂之前正式员工从2013年的13000人锐减到1000人。


3、看看像三星等多条产业链撤离的外资企业,离开中国后是否衰落了、后悔了。


4、要看与这些外资企业提供配套的中资供货商的动向,是否有大量企业跟随外企在海外设厂。


5、要看中国的内需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


6、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中国的投资环境是否能让外资企业感觉安心。


显然,以上六条判定标准都是不支持外资撤离的。


在外资投入持续加码的大趋势下,也难保会有一些低端制造业或LOSER撤离或迁移,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在市场经济里,资本逐利而来,来去自由。真没必要对个别企业撤离大惊小怪,惊慌失措。我们需要做的,是以更大的力度,为外资企业也为本土企业,打造更开放、公平、透明的投资热土。


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对外资的吸引会越来越强。


注:本文由包小编综合自经济日报、 人民日报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