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友联黄浩波:我为印刷“狂”

:2015-11-23 cpp114




在接触黄浩波之前,就听说广州番禺有这么一个“印刷狂”,在他的厂里,不论进口机还是国产机,只要机器一开,都是调至最大转数。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进口的可以,国产的也行吗?正是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印刷人,激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怀着好奇的心情,近日笔者终于走进了广州市番禺区友联彩印厂(以下简称广州友联),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印刷狂人”,广州友联总经理黄浩波先生。


广州市番禹区友联彩印厂

走进车间身临其境,耳边不断传来的清脆的机器轮转声让人倍觉震撼,金属碰击的节奏和这个城市的脚步一样轻快,再看机器控制台上的转数,清清楚楚地向来往的人们说明了一切:海德堡对开机开的是15000转/小时,秋山对开机开的是13900转/小时,光华PZ4650四开机开的是10200转/小时……传言中的一切都是真的。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企业?企业领导又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人身上该赋予了怎样的智慧与力量,怎么让这里的一切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走近黄浩波,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印刷狂人”讲述“疯狂印刷”背后的故事。


从教职员工到“印刷狂人”

1989年,黄浩波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任职,自此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提起那段职业生涯,黄浩波那双闪烁着光芒的黑眸顿时显露出淡淡的留念。

上个世纪80年代,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风气已然形成,当一名教育工作者是件很自豪的事。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浩波都一心一意从事教育事业。

到了90年代,黄浩波在教育局印刷厂担任领导工作,一件与印刷厂承包和奖励有关的事强烈刺激了他的自尊心,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业情愫,为此黄浩波辞去了教育局职工身份。

黄浩波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他发现了当时“印刷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1995年,他联合13位朋友共同创办了今天的“友联彩印厂”,意为“友谊联合起来办好一个印刷厂”。但初期印刷厂的经营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到1997年时,13位股东中坚持下来的只剩下黄浩波一人。

广州友联是做商业印刷起家的,最初只有一台二手的进口印刷机。当这个地区印刷厂逐渐增多,黄浩波观察到了潜在的市场竞争,也意识到到只有投入新设备、扩大产能,才能赢得市场。

2001年,黄浩波第一次参观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会,在这次展会上,黄浩波不仅见识到了诸多国际品牌的印刷设备,深具民族情怀的他同时也对国产印机设备的发展寄予很大的期待。“参加那次展会让我受益匪浅,只有及时了解到印刷行业的最新技术、最新机器,并选取最合适于自己产品的印刷设备为我所用,才能使企业拔得市场的头筹。”黄浩波说,当时那种对诸多新产品的震撼,坚定了他投资扩产的信心。

2004年,黄浩波在目睹了秋山BT440同相位换版演示的那一刻,就敏锐地意识到这款机器将给当时拥有大量商业短单印刷业务的广州友联所能带来的财富,因此毫不犹豫签下了购买秋山机的合同。当时广州的商业短板印刷的开机费在1000-1200元,事实证明这款机器为友联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基于对秋山机短板印刷最大潜能的挖掘和发挥,才逐渐形成了友联的“疯狂印刷”,也造就了黄浩波的“印刷狂人”。


“阿部精神”

广州友联有股很独特的企业文化,那就是“阿部精神”。实际上,“阿部”是位在日本都非常出名的印刷设备维修工程师。但就在他来广州友联安装机械时,却给广州友联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无数的广州友联人记忆深刻。他不仅在维护、调试机器上不分昼夜,而且在工作中的忘我状态更是感动了友联的每位职工,但感动黄浩波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8点多了,阿部还在车间里调试机器,但我们有一个印品必须要当夜加急印出来,那是一本关于广州第一届图书展开幕当天发放的期刊,阿部见情况紧急,立刻亲手操作,帮助我们印刷,他一个人加班至第二天的凌晨4点才将所有的期刊印制完毕,这件事情让我印象很深”,黄浩波说,“这种工作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我,阿部是一个日本人,一个不属于我们公司的员工,他都能熬夜为我们工作,直至工作全部完成。我们常常会去追求怎么才能出效益,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生产力,经历过这么一件事后,我们全厂上上下下一百多人对阿部都心服口服,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责任和态度吗?”

由此,阿部成为了黄浩波的异国朋友,而“阿部精神”也成为了友联彩印厂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一。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推动下,广州友联上下一心抓效益、促生产,而当所有的机器开足马力、成堆的印刷品不断输送出来时,这一切都被外人认定为黄浩然是一个“印刷狂人”。

再往车间里看,碰上印刷黄金期,所有员工都几乎是跑步前进,哪里有活就往哪里去,丝毫不介意这究竟是不是他干的活,而且就连经理、主管也会跑到一线当小工。看来,不仅黄浩然是“印刷狂人”,他的员工也跟着他一起玩“疯狂”了。

发展至今,广州友联从商业印刷起家,到今天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商业印刷、书刊印刷、出版物印刷、包装加工等多条腿走路的中、大型印刷企业。


印刷狂人并不“狂”

无论是他对印刷设备的投资、印刷业务的竞争、印刷质量的把关,还是说他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追求,都可称之为“如痴如狂”。

“其实我并不喜欢‘狂人’这个称呼”,黄浩然笑着说,“这两个字中似乎含有很多桀骜不驯、不切实际的意味,但实际证明,我们的想法和做法并非无稽之谈,我们只不过比其他人更有胆量、更有信心。”

唐伯虎曾笑谈:“别人笑我太痴狂,我笑他人看不穿”。在外人看来,黄浩波确实一个“狂人”,但熟知他的人都会这么说:“他其实并不狂妄,他只是一个对印刷感到痴狂的人,而且这份痴狂还表现在他喜欢用数据说话。”

其实,从踏进黄浩波办公室大门的那一刻开始,笔者便对这个传说中的“狂人”形象彻底打破了。在真实生活中,他就是一个笑容可掬的人,他会和大家热络地寒暄,亲自玩功夫茶。“我并不是一个爱张扬的人,但在这个竞争残酷的时代,只有不断的开动印刷机不停地印刷,我才能赚取利润。”对黄浩波而言,这个“狂”字并非指他的性格特征,而是别人对他工作风格的评价。

对于企业的管理,黄浩然有他独特的一套管理机制,他认为企业的发展关键是“以人为本”。他除了给员工以丰厚的薪水作为报酬之外,还实行了员工激励机制、职业发展规划、社会保障制度等。黄浩然说:“我们公司不仅为员工购买了社保、医疗保险,而且还成立一个专项基金,这项基金是专门用来给退休职工发放退休金的。”

员工的幸福度是企业的核心,黄浩然表示,“从企业和个人两方面来看,员工在工作上的满意度和幸福度也会给其生活上带来幸福感,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快乐而且积极进取的员工,就会在产品和服务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因为员工也想要学习、发展并获得更大的成功,能在我们公司留下来的员工都是善于学习的。”

就在我们采访的前不久,广州友联有名员工因病住院,共花费了3万多元的医疗费,除了医疗范围内的报销,广州友联还根据他的工龄给予了一定的补贴,到最后,这位住了10多天院的员工自己仅掏出了500元钱,这让他欣喜若狂,在车间内不断传递这个好消息。还有一位一线员工因病开刀,共花掉了2.4万元,那时他刚好满一年的工期,一年下来所攥的钱就全部因为这一次手术花光了,由此在工作中的他显得很沮丧,辛辛苦苦一年积攒下来的钱就这样没了!黄浩然对这一切是看在眼里,后来他召开公司会议,一次性给予这位员工补贴1.2万元。这笔钱对公司来说也许不值一提,但对这位员工来说却比什么都重要,他说除非公司辞退他,否则他不会离开公司。

正是由于黄浩然对员工的细心关怀,才使得越来越多的员工紧紧团绕在他周围,使得广州友联的业务越做越大。据了解,友联的员工流失很少,就算是“用工荒”期间,友联也能保证所有机器运转起来。


算算“疯狂印刷”带来的效益账

“企业文化就像人的性格一样,不可能完全相同的。黄浩然说,“我们企业是没有文化的文化,在这里,如果没有效益,一切都只是空谈。”

正当记者采访期间,恰逢友联彩印厂胶印机部经理前来向黄浩波汇报前一天的胶印工作总量,黄浩波毫不掩饰地摆给记者看:9月19日全天,秋山对开机共完成119令纸;海德堡对开机共完成143令纸;光华PZ4650四开机共完成43令纸的四色印刷量。


什么是效益?这些数字就是效益。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黄浩波一方面讲究“疯狂印刷”,另一方面也不忘对机器的保养与维修。今年7月份,黄浩然总共花了45万对所有的机器进行了检修,再次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上海紫光的骑马联动线在检修后,效率提高了近20%。

商业短版印刷提高效益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换版的速度。据了解,在4个人换版的情况下,广州友联秋山机从卸版到装版,总费时在1分30秒左右,最大的换版次数曾达到一天120套四色版。就连胶印印刷的速度也被黄浩然用秒表测量了出来,即1秒钟印2.7张。

为了减少员工对机器噪音的恐惧及厌烦,黄浩然最近还新换了机械的链条,为员工创造了更为舒适的环境,这与之前谈到的“以人为本”一脉相承。

总的来说,广州友联的企业文化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开放、选择、自由、竞争”。这可以理解为:广州友联的印刷业务是开放的;员工的职位是可以自己选择的,去留也是自由的;面对市场运作,是和其他印企公平竞争的。

已过了不惑之年的黄浩然在举手投足之间仍然散发着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朝气,人们都说他挺“狂”,因为他的一些言辞和行为常常不走寻常路。其实,他的“狂”一方面是建立在对印刷的喜爱上,这是他的事业,他必须为之痴狂、为之奋斗;另一方面更表现了他急欲打破一切不可能,用尽一切力量追求效益的倔强心态。也正是在众多这样的“狂人”努力之下,广东省的印刷总量才始终位列国内之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