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一场为追忆陈国胜同志先进事迹而举办的报告会,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印务中心干部职工的思绪,带回到与“班长”并肩奋战的那7000多个日日夜夜。
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1990年9月,陈国胜从部队转业,到河南日报社工作,1997年3月任河南日报社印刷厂厂长,2007年4月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印务中心总经理。担任厂长第一天,他对全厂职工承诺:“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一定会勤奋工作、以勤补拙。”
他用将近20年的时间,兑现着这份承诺。直至2016年5月9日,他带着无限的眷恋,离开忠诚一生的党报印刷事业。
印刷能力上不去,造成业务流失,是陈国胜上任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为此,他潜心自学专业知识,在设备选型上准确定位。在他的倡导下,印刷厂成功引进了代表最新技术发展方向的印刷、照排设备,避免了“引进即落后”情况的发生。在他的带领下,印务中心先后引进了15条国际一流的生产线,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稳居中部地区前列。
陈国胜常讲:“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要带领大家一块儿干,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党报印刷工作责任重大、政治性强,出不得半点差池。20年如一日,他夙夜在公,夜班职工经常能看到他的办公室灯火通明。即使回到家,心也在厂里。家人说,最“怕”他听到夜晚的电话铃声,铃声响起,通常意味着又一个不眠之夜。每天早上,他七点半准时进厂,白班职工经常能看到他拿着工作日志,在去办公室的路上边走边记。
印务中心厂房搬迁,他在搬运物资时左手拇指粉碎性骨折,强忍伤痛不下火线。有人提醒他,做个工伤鉴定,他反问:“做那干啥?为公家出力如果还想着自己,能干成啥事!”
南阳大河印务公司建设,从开工到投产只有3个月时间。接到集团命令,他立下军令状,带领职工第一时间进场,一边建设厂房,一边安装设备。在租来的民房里,他买来米面给大家生火做饭,既赶进度又降成本,圆满完成任务。
“工人两班倒,他是连轴转……”回忆着厂长,门卫李建华师傅不禁潸然泪下。
守小节修大德
时时处处抠得紧、把得严,始终过着紧日子,在很多职工眼里,他们的厂长更像一位年长的“工友”。
厂里加班也好,招待客户也好,他与大家一起吃饭,基本上都是烩面,人称“烩面厂长”。但与工作无关的宴请,他称之为“吃闲饭”,一概拒绝。到外地出差,他提前在网上预订快捷酒店,与大家一起挤标间。平时在厂里上下楼,他基本不坐电梯,“能省一度电,也是厂里的”。当选河南省劳动模范后,有人建议在内刊上发个信息,他不同意,“荣誉是大家抬举,是属于厂里的,不是我个人的”。
在部队期间,他因表现突出,多次受到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1979年2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带领战士英勇作战,圆满完成作战任务。然而,过往的荣誉,他从不提起,只能从档案中为人所知。
2015年11月,陈国胜已经感到身体不适,食堂的饭菜难以消化,就独自到面馆吃饭。同事发现了,提醒食堂给厂长下碗面条。他却婉言拒绝,“咱厂的火大锅大,单独下面条,给后厨带来不便,也太浪费”。同事劝他好好休息几天,他却说,“还有不到一年就退休了,让我站好最后一班岗,等退休了我有大把时间去疗养,去游玩”。
4个“唯一一次”
与陈国胜接触过的同事,很少见他跟谁红过脸。唯一的一次,是他到外地参加会议时与参会人员、行业代表一起用餐。席间,有人针对党史军史发表了不负责任的错误言论。他拍案而起,撂下一句话后愤然离席,“如果不是共产党,我们能在这里安心地吃饭吗?”事后,当天几位一起用餐的印刷界老总登门拜访,认为这位来自党报集团的厂长有正义感、为人耿直,表示希望保持长期合作。
2015年12月末的一天,陈国胜像往常一样,一早坐在办公桌前。没有同事知道,那一天,他已办好入院手续。下午,剧烈的疼痛使他无法坚持,近20年来,他第一次对同事们说,“我提前走一会儿”。他蹒跚地走到电梯门口,一边走,一边询问着当月的生产经营情况,过问着接下来有可能争取到的承印业务。
同样是那一天,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因代步乘坐厂里的电梯。
住院期间,见到前去看望的同事,他放不下的,依然是厂里的事:一定要盯紧市场份额,一定要重视油墨质量,一定要为生活中有困难的职工解除后顾之忧。生命的最后一刻,面对靠拢过来的家人、医生、同事、战友,他第一次没有直接说工作,而是说“谢谢大家……”但最后一句话却仍是工作,“我,参与不了工作了……”
▶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