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冒死逃港重获新生,衣锦还乡投资办厂,从房地产业全身而退,他的确是人生赢家。然而,面对东莞制造业的打马东去,他不得不再次舍弃深爱的家乡,再次背井离乡,远赴印度投资。
注:本文节选自天涯网“楼主有点帅”的网帖《一个ISO审核员,来聊聊那些在珠三角投资实业的香港老板》,作者关于珠三角制造业真实状况的文章在天涯发布后获得了极大的反响。
由于工作原因,楼主每天与珠三角的制造业打交道,其中就包括很多来珠三角投资办厂的香港老板、接触的多了,楼主从他们口中听说了一些故事、可能跟好多人以前想象的,不太一样,大部分人看到的,是那些香港老板多么风光富庶,但应该很少有人知道那些老板背后真正的辛酸历程。
好了,废话这么多,刹车停住,直接切入正题!
身家数十亿,低调平和的大老板
要讲的第一位香港老板,我们称作李老板吧,李老板男,现在的年纪六十几岁了,但身体保养得很好,乍一看跟不足50岁的人没什么两样,完全看不出年长10岁。一米六五的身高,偏瘦,标准板寸头型,戴一幅金边眼镜,平时大多穿着朴素,一身简单的服饰配一双老北京布鞋,用他的话说“舒服”。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居多,少吃肉,喜欢吃些鱼。身家据说几十个亿,自己有豪车几辆,但平时来往于工厂和住处,喜欢骑一辆踏板小摩托,不认识的人,绝对看不出他是身家几十亿的人。
第一次见面是在审核中在他的工厂里,因为都是副总在讲话,老板一言不发就看着,所以楼主一直以为他是被人请来搞生产的主管,直到最后轮到他讲话时,用着标准的电影中的香港普通话介绍后,楼主才知道,他是真正的老板。
李老板为人真的很低调,但是很和善,在审核中楼主和李老板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后来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接触过几次。后来在一次共进晚餐的过程中,李老板喝了不少酒,借着酒兴大家聊起了他创业的故事,这才对李老板有了真正的了解。
少年苦练水性,只为逃港
李老板1950年生于广州周边农村,十几岁随亲人偷渡去的香港,后来逐步打拼,在香港小有成就,然后回大陆投资办厂,逐步走向今天。说到那段经历,李老板有万千言语恨不能一时述清......
1960年前后年,中国出现了大饥荒,这个历史大家都清楚。那时候李老板家里兄弟三人,李老板最小,由于饥饿,他的两个哥哥偷渡香港,但两次都被抓回来送收容所了。1964年,两个哥哥决定再次偷渡去香港,征求了父母的意见之后,父母决定让两个哥哥带上李老板,一起到对面的资本主义社会去谋条生路。因为父母年纪偏大,偷渡这种事难度较高,所以就放弃了。
这一年李老板和两个哥哥在附近的江中练了几个月游泳,然后在哥哥的带领下,选了一个几无月光伴随微风的夜晚,兄弟三人来到了现在位于深圳的红树林,准备趁着夜色游到对岸去。
这种天气的夜晚,是最适合偷渡者逃港的了,因为当年国家为了防止人民外逃,在粤港关口设置了重重的屏障,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哨兵巡逻,游过海峡是最普遍的通往香港的方式。但海峡距离最短的地方(据说只有几米)把守太严,根本没有机会,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红树林这个地方,这里海峡较宽,相对把守也松一点点。
兄弟三人随着几个同乡,趁着夜色爬了几座山,到达海边已经差不多半夜了(那时候大家没有看时间的物件)。越是接近海边的时候,大家越能听见更多的脚步声从周围靠过来,都是准备逃港的,大家在附近的树林里趴伏着,观察了很久,数着哨兵巡逻的时间和返回的时间等等,找准机会快速冲过哨岗之间的路,然后跳进海里游向对面。这个过程中,还是有很多人被哨兵抓住的,但是毕竟哨兵人少,逃港人数众多,抓住的只是一部分,有很多不幸运的人会被打伤甚至遭枪击。
进入海峡之后,游泳的过程才是最危险的,李老板是比较幸运的。在两个有经验哥哥的带领下,顺利进入海里,而且当天风是向着对面吹的,风不大,没有太大的浪,也算助了大家一臂之力。虽然是广东的夏天,气温很高,但海里的水依然是冰凉的,而游到对面需要半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差不多天亮才能抵达。在当时,大家几乎都是吃不饱饭的,体力跟不上,加上冰凉的海水和海浪,有很多体弱的人或者水性不好的人,就直接葬身大海了。
听两个哥哥讲,之前在海边就看见不少尸体被海水冲回岸边,那时候信息不发达,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海浪的大小,只能拼运气。当天李老板和两个哥哥,提前准备了三个小型救生圈一样的漂浮物,又吃饱了肚子,还有几个月的锻炼。但即使是这样,李老板的一个哥哥,还是在海上跟他们失散了,后来尸体被冲到岸边被香港海警打捞处理了。
冒死逃港成功,命运从此大转折
抵达香港上岸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坐下来休息,而是继续跑。因为香港还有哨兵会搜捕这些偷渡客,一旦被抓住,还是要被遣送回大陆。这时候李老板和一个哥哥,没有衣服穿,身上只剩一个系着的木瓜,二人边跑边狼吞虎咽,在树林中又遭遇了香港警察的抓捕,但二人还是幸运的逃掉了。
经历了种种坎坷之后,两个人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吃了几顿饱饭,得到两身衣服裹身,然后躲在一家工厂里。后来由于兄弟二人都未满十八周岁,很快便获得了政府的留港许可,获得了香港户口。
有了身份周,李老板和哥哥都改了名字,并被安排在印刷厂里做学徒工。记得那时候大陆的工人工资才二十块钱多点吧,但李老板在香港的学徒工资就有三百块(折人民币),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兄弟二人每月有六百多块的收入,虽然不高,但至少可以吃饱穿暖了,加上香港物资的丰富,二人很快便迷恋上了这种物质充裕的生活(相对大陆而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老板愈发地思念还在广东农村的父母。但由于当时内陆不对香港开放,李老板和相依为命的哥哥一直没有机会回乡探望,多年以后回到家乡的二人得知父母已经双双病逝,回忆起这段往事,李老板显得感慨万分,他说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留在父母身边给老人送终。
当时香港跟大陆比,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遍地灯红酒绿、高楼林立、物质充足、人群涌动,李老板和哥哥非常珍惜眼前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很多时候聊起大陆的生活,李老板不由得怀疑从小一直被灌输为万恶的资本主义,到底恶在哪。兄弟二人从印刷厂的学徒工做起,慢慢地李老板做到了主管,后来兄弟二人双双结婚生子,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哥哥后来辞职去做房产经纪人,之后李老板和妻子也双双辞职加入到倒卖房屋的营生中,随着香港金融的不断崛起,李老板积攒了不少的财富,也过上了在香港都可以算得上小资的生活。
衣锦还乡,回家办厂人生辉煌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进展,香港人和大陆人可以有条件的自由来往两地之间,一时间,从大陆来香港的人数量剧增,加上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香港经济也稳步发展。
期间几年,李老板一边做着自己倒卖房屋的营生,一边又和朋友一起做起了贸易生意,主要是从日本欧美等国进口的小电器,然后销往大陆。虽然非常辛苦,但经过几年时间,李老板又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李老板的思乡之情也是越来越浓,经常想着要回广东老家去做些事情。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李老板的哥哥损失惨重,但李老板还比较幸运,早早套现避免了损失。
直到2003年,已经50多岁的李老板在朋友的协助下,终于回到广东老家投资办了一家工厂,完成了自己一个多年的梦想。
李老板在广东老家办的第一家工厂,是一家从事生产塑胶包装袋的企业,当时广东省对香港来投资的老板都按外资对待,所以各项政策也是非常优惠。低廉的土地价格、政府各项手续一路绿灯并限时批复、税收减免、几乎没有利息的贷款等等,还有廉价的劳动力,在种种政策照顾下,工厂很快便建成开始生产,修建厂房和购置设备的资金全部来源于低息贷款,自己只出了些原料成本和工人工资。2003年的时候,在广东聘请一个生产线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一年的用工成本可以在2万之内,一名技术负责人的年工资也就在最多5万左右,而生产塑胶包装袋的出厂毛利润可以达到200%。
由于是外资企业,很多人都愿意与这种企业合作,因为可以避免很多政府方面的麻烦,所以即便是价格高出市场5%-10%,订单还是非常饱和。凭借着李老板的一些朋友关系和政府支持,李老板的产品很快便在全国占据了一定市场,钱大把大把的赚。
随后两年,在同样的模式下,李老板将工厂扩大了规模,同时新建两家工厂,一家是生产塑胶原料的工厂,给自己供应主要原材料,以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另一家从事塑胶件的生产,就是简单的利用模具成型。凭借着之前的人脉关系及市场等条件,这两家工厂也经营得非常好,同时李老板经朋友联络,拿到了很多欧美和日本等国的订单,大大增加了利润空间。
赚到了钱,带动了一些人就业,李老板还想着为家乡做点事情,首先他一步步地改善了员工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在当时,这种外资企业的收入和福利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民营企业了,然后李老板捐款修缮了家乡的几条乡村公路,捐建过希望小学,捐建过小型水库,但凡国内有自然灾害等,他的捐款总是少不了的。
制造业大退潮,抛售资产大举撤离
2008年全世界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的政策,敏锐的李老板在与朋友仔细解读了政策之后,合伙投资创建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伴随着这一波行情,又赚了不少。工厂还在有条不紊地运转,欧美日的订单减少很多,但国内市场的订单还充足,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14年。
从这年开始,欧美日的订单开始少得可怜,国内的客户也纷纷减少下单量,很多老客户终止了合作,工厂马上进入订单不足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工厂只能逐步裁员,每一个被裁掉的员工,李老板全部给了六个月的工资和社保补偿,比其他企业多三个月,即便是合同到期或主动辞职的员工,都可以获得三个月工资的补偿。
人员减少后,李老板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为了管理好工厂,他不得不每天忙里忙外,几乎每天只有四到五个小时睡眠,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工厂的里里外外操心。到了2016年,工厂的产品出厂毛利已经降到了不足20%,很多同行业已经陷入大面积亏损了,李老板凭借着无厂房租金和政策照顾的优势,还能微薄盈利。
说到这里,李老板显得一脸无奈,他说他对大陆市场环境的未来不抱乐观态度,已经抛售掉了房地产公司所有的资产,帮助两个儿子在印度建立了工厂,帮助女儿在美国创立了公司,虽然李老板已经年近70,但他说他不打算退休,至少还想拼搏十年。
李老板说他热爱家乡,但是看着现在的行情,他不得不另外谋求发展,即便他想为家乡做些事情,也要在他能够赚到钱的前提下才行,如果自己的资本亏没了,就真的会有心无力了。所以他计划近两年逐步把工厂转移到印度去,因为那里有着当年他回大陆时的各种政策和条件,如果赚了钱,再回到家乡捐建一些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
说到这,李老板脸上挂着一丝惆怅,他说:自从他回大陆发展,就经常和曾经的一些亲戚朋友坐一起喝茶,有其是年纪大了之后,好多大陆的朋友都觉得他是成功人士,但大家只看到了他看似光鲜的一面。自从逃到香港去开始,他每一天都在奋斗,拼命地奋斗,这么多年,几乎没睡过午觉,几乎没休过节假日。虽然现在取得了一点收获,但也失去了很多。最让他心里难受的,就是他那个在逃港过程中死去的哥哥和未能尽孝的双亲。
如果让他再选择一次,他一定不会选择逃跑去香港,而是跟着两个哥哥一起在大陆谋求营生,一起为自己的父母养老送终。